隻有四班學生,一個個臉上帶著幸災樂禍的表情,無比期待看著王庸。
因為他們知道,王老師每當這麼賣力誇讚對手的時候,接下來肯定有一個大坑等著對手。
誰要是真的接受了王老師這種誇讚,那就完蛋了。
“謝謝。”金靜茵禮貌的衝王庸點點頭,衝王庸致謝。
王庸微微一笑,道一聲:“不客氣。”
然後驟然提高聲音,又道:“不過有一點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定不知道。那就是跆拳道實際起源於咱們華夏。早在唐代時,華夏武術傳到了高麗,被稱為“唐手”,韓國人將其本土化後形成了跆拳道。後來,韓國為了使跆拳道登上奧運會的舞台,將原來跆拳道中“踢”的動作具體化、精細化,以騰空、旋踢腳法為主,使其具有超酷特炫的舞台表現力和明確的評判標準。然後才使得這項運動變得國際化。
而跆拳道裏的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這與儒學文化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一脈相承。跆拳道吸收了華夏儒家思想,提倡“以禮始,以禮終”、“寬厚、謙讓”和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跆拳道道服,上衣代表著天,褲子代表著地,中間的腰帶代表著人,這也源於華夏“天地人和”的思想。可以說,跆拳道無處不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
作為中華瑰寶的武術與中華文明生生相息,無處不彌漫著儒學的智慧。跆拳道精神隻是對中華文化的簡單吸收與闡述,而武術卻有著更深更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中華文化盤枝錯節地交織在一起,相得益彰,更值得國人探索研究。而今天,我將會為大家展示咱們華夏國術的真正魅力!”
“原來如此!我之前就聽人說過,但是一直沒找到什麼證據。現在聽王老師一講解,豁然開朗了呢。”有學生說道。
“對,王老師說得對!咱們的國術才更值得探索與研究,現在人崇洋媚外的太多,我支持王老師!支持國術!”
“智障!跆拳道是國際運動,奧運會都有。國術是什麼?你見過嗎?花拳繡腿而已,別被忽悠啊!”有學生反對道。
“你才智障呢!我相信王老師!相信王老師一定能夠用國術擊敗這個女人!哪怕她真的很漂亮!”
“幼稚!相信變不成實力。這女人可是黑帶八段,真真正正的高手。奧運會冠軍才四五段而已,兩三個打她一個都未必能打得過。你覺得這個姓王的老師能夠打得過兩三個奧運冠軍?沒戲的!就看個熱鬧得了,別投入什麼民族情感了!”
反對的這學生顯然對於跆拳道有著不俗了解,所以對王庸抱著一副悲觀態度。
而且抱著這種態度的不止他一個人,除了四班學生,其他班級基本都不太看好王庸。
雖然王庸剛才那段話確實觸動了他們心中的民族情感。
聽著台下學生們的議論,金靜茵嘴角泛起一絲淡淡笑容。
她這次來華夏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幫某個公司訓練一批實戰流保鏢,另一個則是趁機將跆拳道推廣到全世界,征服這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華夏,作為老對手,當然是她需要重點攻克的。
她找王庸切磋,本來也是要找回跆拳道的麵子,好為她的宣傳做準備。
沒想到王庸竟然主動提出在學校切磋,簡直就是為她量身打造的!
隻需要將王庸擊敗,並且盡可能展示出跆拳道優美華麗的技法,一定能夠征服這些心智還沒成熟的孩子。
金靜茵對自己有信心!
而王庸則眉頭皺起,沒想到會是這樣一種情況。不過他也理解,這些年某些無良公司利用華夏功夫發財,隨便找個人包裝成絕世高手,然後再找國外三四流選手打幾場比賽,媒體吹噓幾句。就成了所謂的民族英雄。
但是遇見真正的外國高手,這種包裝出來的人就不行了。這些年沒少丟了華夏的臉麵,不止外國人貶低華夏功夫,就連華夏國內都有相當大一批人看不起功夫。
反倒是韓國的跆拳道跟東洋的空手道趁機崛起,搶占了功夫好大一部分市場。
文化,是國之根本。無論是存在於書本中的知識,還是存在於比武台上的功夫,都是華夏文化的代表。
動搖了這點,就相當於動搖了一個民族的信仰。
緩緩掃視一眼台下,王庸忽然開口:“你們是不是覺得我打不過她?”
“是。”好多學生起哄道。
“是不是覺得我一定會被打的很慘,沒有還手之力?”
“是!”
“嗬嗬。”王庸輕笑起來,然後目光如利刃,射穿整個人群。
“你們可以不相信我,但是你們不能連自己都不相信!我會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們——如果奇跡有顏色,那顏色一定是流淌在我們每個人骨子裏的華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