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商要先確立你的奮鬥目標,然後再全力以赴去實現,直至成功
在確立目標的時候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實際,目標要能夠實現,不要把自己的目標訂立在無法達到的位置上。
人要創業最關鍵的就是要樹立遠大而明確的目標,並用自己全部的才能和堅強的意誌來實現它。人生在世,確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之後,也就有了行動的源泉。在不斷求索和不斷發展的人生曆程中,讓人前進的動力就是來自對既定目標的追求和向往。
愛因斯坦可以說是全人類的驕傲,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全世界公認的。他的一生更是典型的為目標奮鬥的一生。因為奮鬥目標選得準確,愛因斯坦的個人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在年輕的時候就知道,知識的海洋是浩瀚無邊的,作為一個想研究學問的人不能在這個海洋裏毫無方向地亂漂,要防止耗費自己有限的時光,應該選定一個對自己最為適合的目標揚帆前進。
愛因斯坦喜歡依據目標需要而去進行學習,使有限的精力得到充分地利用。
他創造了高效率的定向學習方法,就是在學習中找出引導自己直向深處的知識,拋棄使自己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東西,從而使他集中精力和智慧攻克選定的目標。
經商也是這樣,經商的時候也要先確立目標,然後再全力以赴,直至成功。在確立目標的時候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實際,不要把自己的目標確立在無法到達的位置上。這是因為人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現實地看待問題,目標是你追求的所在。
微軟全球副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首任院長李開複做客新浪聊天室的時候,有網友問他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時,他是這麼回答的:
“人生隻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李開複放棄在美國令人羨慕的工作,隻身來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他覺得後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
當李開複決定自己一生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影響力最大化時,他還在上學。他發現自身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台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在擔任助教時表現得特別差。因此,為了實現理想,他給自己設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
比如,他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同學或朋友們去跟著聽,給他反饋意見。並承諾:不排練三次,決不上台演講。同時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請教方法。
當他反複練習演講技巧後,自己又發現了許多秘訣,比如:不用講稿,他發覺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自己會表現得更好。
於是,他仍準備講稿,但隻在排練時使用。後來,他發現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演講的能力,於是,他就會多留一些時間回答問題;他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就不再講那些自己沒有興趣的題目。幾年後,周圍的人都誇他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個天生的好演說家。
沒有目標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當事人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驟。如果企業沒有目標,就隻能在事業的旅途上徘徊,永遠到達不了任何地方。目標讓經商的人產生積極性,人一旦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之後,目標就有了作用,它是努力的依據,也是鞭策的力量。對一個商人來說,有一點非常重要,即你的目標必須是具體的,是可以實現的。
2瞄準靶心,不斷試射
許多人並不缺乏信心、智力、能力,隻是沒有選準目標,並不斷試射,所以他們才沒有成功。這個道理很簡單,正如一位百發百中的神射手,如果他漫無目的地亂射,其結果是很難射中靶心的。
中國有句老話:英雄不問出身。在眾多的成功者中,有書香門第之後,也有家學淵源之徒。但更多的,卻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創業新人。很多人都是靠攻克一個又一個目標來發家致富的。
有一個丹麥的窮漢,沒一家公司要他,他又沒有資本做生意,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他不得不自己做一些不需要本錢的生意——為別人家裏打掃衛生。由於這個工作正好迎合了那些平時忙著上班、假日裏忙著旅遊的歐洲人,於是這個窮漢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直到他自己怎麼忙也忙過來時,他便組織了一家清潔公司,雇請一大批沒有職業的人來工作,專門為別人家裏打掃衛生。自然而然的他就成了老板。
沒有人會想到,1991年的時候,這個窮漢的公司業務已經發展到了20多個國家,每年能收入10多億美元,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跨國大公司——國際服務公司的老板。
當然,這個白手起家的大老板並沒有因為取得這樣的成績而停滯不前,而是將公司的經營範圍從私人家庭逐步轉向辦公寫字樓、廠房車間,甚至輪船、火車、飛機等等。每當一艘遊輪靠岸,遊客上岸去觀光以後,國際服務公司便與船主達成協議,利用這段時間,派經過公司特殊培訓的員工上船進行打掃。顯然這種快速的徹底清潔是船上一般的工作人員難以做到的,所以可以想象這家公司的生意該多麼好。
找件事做並不難,國際服務公司的清潔業務的確不算艱難,但是他們卻把這項工作當成一門高深的學問來對待,編訂了長達20頁的細則作為全公司員工的工作指南,每位員工上崗都必須經過一係列嚴格的訓練和考試,不合格的人堅決不能用。
這個窮漢的成功經曆雖然並不複雜,但卻給了我們很多啟示:貧窮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關鍵在於確定目標。
許多人並不缺乏信心、智力、能力,隻是沒有確立目標或沒有選準目標,所以他們才沒有成功。這個道理很簡單,正如一位百發百中的神射手,如果他漫無目的地亂射,其結果可想而知。
大衛·布朗是一位英國商人,他的成功過程就是他一生確立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他出生於1904年,父親經營一家小型齒輪製造廠,幾十年一直慘淡經營,僅能維持家庭生活。盡管如此,布朗的父親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他總結自己沒有選好目標的教訓,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於是,他嚴格要求布朗勤奮地讀書和學習,每到假日就讓他到自己的齒輪廠去參加勞動,與工人們一起艱苦工作,完全沒有特殊照顧。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廠裏生活和工作了很長時間,養成了艱苦奮鬥的精神,熟悉了工業技術的知識,形成了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樣,布朗父親的目標就實現了。而布朗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在齒輪廠方麵,他想利用自己積累的齒輪業務的經驗往賽車生產方麵去奮鬥。他通過觀察,發現當代人對汽車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他預感汽車大賽將會成為人們的一種流行娛樂。這就成了他的奮鬥目標,他要大力發展賽車。
就這樣,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成立了大衛布朗公司,不惜投入重金,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搞設計,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生產。1948年在比利時舉辦的國際汽車大賽中,其公司生產的“馬丁”牌賽車一舉奪魁。大衛布朗公司也因此一舉成名。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布朗從此走上發跡之路。布朗父親及布朗自己確立的目標都實現了。
目標決定了一切,它激勵人不斷前進,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沒有目標的人是可悲的。盡管他們具有巨大的潛能,但他們往往把精力放在一些小事情上,而忘記了自己本來應該做些什麼。盡管目標是朝著將來的,是有待將來實現的,但是目標能使我們有效地把握住現在。如果你選準目標,並不斷試射,終有一天你會射中靶心的。
3不要同時追趕兩隻兔子
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各個領域都取得成就。隻有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一個確定的目標上,集中心力,一往直前,毫不動搖,才會更快取得成功。
一旦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毅力和氣概,一心一意,執著地追求。在專心致誌地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你的人生定會熠熠生輝,色彩斑斕。
追求目標必須堅定不移,永不停歇,一個人隻要長期專注於某一事業,通常都能成為這方麵的行家裏手。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各個領域都取得成就。隻有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一個確定的目標上,集中心力,一往直前,毫不動搖,才會更快取得成功。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看見這樣的人,他們在選擇人生目標的時候,常常是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或者是沒有章法,什麼都想做。這樣的人,即使他有再大的能耐,到頭來也是一事無成。
一個打獵總失敗的人向每次打獵總是滿載而歸的人求教方法。後者說這太簡單了,當你遇到兩隻兔子的時候,不要同時去追趕它們,你隻選擇其中的一隻追下去就可以了。
這看似極其普通的話,其實就是真理。因為每個人不可能同時向不同的方向追趕,我們也不能同時既穿著北極的裘衣,又穿著赤道的薄縷。
拿破侖·希爾說:隻有澄清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找到準確的方向,獲得成功的動力。
一個人當知道了自己的價值觀後,就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作為,不至於像打獵總是失敗的人那樣:一會兒追趕這隻兔子,一會兒追趕那隻兔子。
在喧鬧浮躁的中國互聯網行業中,馬雲別具特色。他一不懂電腦,二不懂管理學,三不懂廣告營銷,他甚至不允許公司做廣告。然而他卻帶領著阿裏巴巴,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成為業界的翹楚。
馬雲憑什麼?他說:是簡單。馬雲曾經如此評價自己:“我弱智,其實大愚,腦子很笨,你看腦子這麼小,隻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其實,這就是馬雲的創業簡單哲學。
很多創業者認為成功要走多元化業務,其實最優秀的公司是最簡單的。
這裏的簡單並不是指平凡,而是代表專注。優秀的創業者和優秀的公司,他們其實一直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一件事。
2003年,阿裏巴巴的股東孫正義召集了所有他投資公司的經營者們開會,每個人有5分鍾時間陳述自己公司的現狀,馬雲是最後一個陳述者。他陳述結束後,孫正義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馬雲,你是唯一一個三年前對我說什麼,現在還在對我說什麼的人。”
孫正義所指的是,馬雲當初向他講述的阿裏巴巴的目標一直沒有改變。這個目標早在1999年阿裏巴巴成立時就成型了。馬雲說,他做企業,一直決定要“專心”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阿裏巴巴定位為服務於中小企業。
最初,馬雲判斷中國加入WTO是遲早的事,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到國外開展業務指日可待。通過互聯網幫助中國企業出口,幫助國外企業進入中國,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這就是他創立阿裏巴巴的原始構思。到底要幫助哪些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呢?馬雲認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是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所以,阿裏巴巴應該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企業。經過了幾年的互聯網風潮的沉浮之後,阿裏巴巴的這個目標不僅沒有動搖,反而更加堅定了。
馬雲說:做事要像傻子一樣地投入。這就是他崇尚阿甘的一個原因,成功就是如此簡單,隻要確定目標,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就可以了。
釘子之所以能夠鑽透木板,就是因為力量集中。
追求自己的奮鬥目標,就像鑽井,雖然直徑不大,但隻要朝著你選定的方向,堅持不懈地鑽下去,最終定會打出水來。
對不平凡者來說,他們首先應該讓自己的目標像一盞燈一樣始終在心裏亮著,從而把那些不屬於自己該幹的事排除掉。這樣一方麵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麵也可以避免外來幹擾。有許多人就是因為目標太多,不知道追求哪一個,最後一事無成。
4路要一步步走
沒有目標的人注定不能成功。但如果目標過大,你應學會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具體的小目標,分階段地逐一實現。這樣,你可以不斷嚐到成功的喜悅,繼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萬裏長征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偉大的事業也是由小事情積累起來的。
古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做事情要有計劃性,有計劃容易成功,沒有計劃就會失敗。有些人不可以說不努力,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總是沒什麼收獲,成功從不光顧他,就因為他做事沒有計劃,沒有行動指南,沒有頭緒,結果白費時間、精力、金錢。隻動手做,不動腦想,這種表麵上的勤快隻是沒有效率和效果的忙碌。認真地設計一下自己的人生計劃,這才是成功必不可缺的關鍵環節。
要做計劃,首先是確定目標,因為定下目標才有方向,才易成功。定下目標隻是人生的準備,要實現目標,還要正確地選定一個達到目標的可行性方案。
有計劃地走向成功,你就不可無視自然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成功是積累的結果,“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千仞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選擇了成功目標和方向,關鍵還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
做任何事,隻要你邁出了第一步,然後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李盛學就是這樣,從一個少年放牛郎一步步走下去,最後竟成為了千萬富翁。
李盛學的家,人口多。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吃飯,他們兄弟姐妹五六個一齊盯住菜碗中一小塊豬肉“油脂梭子”(用肥肉製作豬油的肉渣),都想得到這塊香味無與倫比的“油脂梭子”。幾個月都聞不到肉味兒的他們認為,那“油脂梭子”大概是世界上最香的東西。
這小小的奢求,就是促使少年時期發憤讀書的李盛學的人生第一個誌願。
李盛學的第二個誌願是,通過奮鬥改變社員們對他的“政治歧視”。
一次,隊長分配他和其他幾個青年一起去給莊稼噴農藥滅蟲。
到倉庫領噴霧器時,別的青年都領取到了新的或者好的噴霧器,唯有他,因為出身“富農”,排在最後,領到了一架破噴霧器。那時候,他就下定決心:今後,我一定要爭取和別人一樣,在勞動時用上好的噴霧器!
他有初中文化,人又聰明,善於動腦。社員們記工分,或者到生產隊裏領東西時經常需要蓋名章,他就自製工具,義務給社員刻名章;社員們沒錢到鎮上去理發,他就學習理發,義務為社員理發;社員腰酸背痛的多,他就學習針灸技術,義務為患病的社員針灸治療;有的青年社員要結婚,請了木匠打了炕櫃,但請不起畫工,他又學習畫油彩畫,義務為社員畫櫃……就這樣,李盛學不但鍛煉成了一個莊稼地裏的好“把式”,而且成了人人喜歡的多麵手。幾年後,社員們破天荒地一致推選他這個“富農子弟”,擔任了隻有“貧下中農”才有資格擔任的生產隊水稻技術員,成了農村裏吃技術飯的風光人物。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農村裏,長期的貧困生活使李盛學不敢對未來有太高的奢望。當他成家立業以後,麵對依然貧窮的日子時,他奢想:我這輩子,如果能擁有1000元錢,那該多好!
這大概是李盛學的第三個誌願。
從此,他為這個不敢說出口的理想目標而苦苦努力著。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鬆花江畔的時候,李盛學苦苦奮戰了幾年而沒有實現的“1000元夢想”,當年就得以實現了。
但是,這時候李盛學的誌向和目標,已經定在了“萬元戶”上。
李盛學第一個帶頭承包了50公頃土地,將他在農業實踐中學習積累了十幾年的科學種田的經驗,運用到了自己承包的土地上。
當年,李盛學當“萬元戶”的目標又實現了。這在當時的農村,是件轟動全縣的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李盛學沒有沾沾自喜,他將奮鬥的目標又定在了“10萬元戶”上。
李盛學不再把多賺錢的希望完全放在種植糧食作物上,他通過讀報紙、聽廣播已經知道了:曆史上向來缺少糧食的中國,如今市場上糧食已經過剩。於是,他將產業結構調整到了糧菜瓜果的綜合種植上。
農業綜合經營的路子,使李盛學的“10萬元戶”的夢想終於如願以償。
但是,他還是沒有停步收手的意思,他將目光盯在了“百萬富翁”的目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