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集市百態 辣菜好賣(1 / 2)

因為趕集得請早,還得坐牛車進城,一路上需要費些時間,故而天才蒙蒙亮,蘿澀便喊兜子起床洗漱,準備出門。

她背著裝著三壇香辣零嘴的竹蔑背簍,拉著兜子,往村頭大槐樹下走去。

老遠處見牛奶奶已經到了,她坐在牛車上,正對著蘿澀招手:“快些來,去晚了你可沒地擺攤啦!”

蘿澀應了一聲,小跑了幾步上了牛車,一路搖搖晃晃,走著一條鄉野小路,往童州方向而去。這是她第一次進城,心下也有幾分期待。她把背簍放在牛車上,害怕路上顛簸把醬壇子砸了,便取出來一路抱在懷裏。

牛奶奶笑道:“你倒是寶貝”

“自然得,我的希望全在這兒呢,我還指著它換錢,買些鞋麵底子,給奶奶縫雙蚌殼棉鞋穿呢”

“哈哈,孝順孩子,我同你說說集市上的規矩吧,咱們一般去南頭大街,那小鋪子多著呢,賣什麼的都有,靠河一邊兒的空地那都是要交錢的,自有人來,一個時辰兩文錢,劃不來,橋頭位置最好,可搶的人多,你我早去碰個運氣吧”

蘿澀仔細記下,這麼一路盤算著,等日頭整個跳了出來,她也晃悠悠的進了童州的城門了。

童州為舊都,繁華不落京中,北城有官府衙門、駐防將軍府;東城的商賈大宅遍布,西城平民窟的小門小戶走街竄巷;南城因靠著碼頭,商鋪小買賣如過江之卿,多而細密,應有盡有。

因此有“北貴南賤,東富西貧”之說。

蘿澀一行直接從南城門入城,走過護城河上的吊板,路兩側的小攤小販,已是多如牛毛。

有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有鋪著麻布擺上物什叫賣的,也有推著太平車邊走邊吆喝的。所賣的東西更是林林總總,吃的用的玩的,但凡能想的到,總能尋著賣處。

往城裏頭走,行過南頭大街,兩邊兒都是生意鋪麵兒,像切麵鋪、二葷鋪這些都是吃飯的,也有綾羅店、估衣鋪、雜貨鋪之流,總歸是衣食住行,並沒有缺兒的。

在麻布店外歇了歇,牛奶奶耽擱了會兒,進去送了幾副繡品,又拿回幾件繡樣,隻說雖然女婿掙家用,可她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做些手工攢下幾個子兒,來日給孫子長庚娶一房賢良媳婦。

蘿澀心下愧疚,想著若是今兒順利,定要先將借奶奶的錢還上。

越往碼頭邊走,蘿澀越感覺自己從百貨市場走到了菜市場。

豬肉扛、羊肉床子、蔬菜攤,各色小吃擔子,即便隻拎了一籃子雞蛋來賣,那也是一樁生意。

到了橋頭,牛奶奶還要去碼頭,便和蘿澀暫時分開。牛長庚在碼頭做搬貨的力巴,是算月錢的長工,手裏管著臨時散工,稱得上小有頭臉,奶奶這遭就是瞧他去的。

走的時候她倆約定好,傍晚時分在城郊的茶麵攤子裏碰頭。待人走了,蘿澀開始專心看顧自己的事兒。

橋頭是個好地方,可惜她來得不夠早,一處空位都沒了。來回走了兩遭,想等哪家生意好的,早早售罄收攤回家,她正好接上位置接著擺。

“喂,你買不買的?不買別走動,擋著我們做生意咧”

賣豬肉的肥碩女人,揮了揮手裏的剔骨刀,把蘿澀往橋下趕去。

拉著兜子,蘿澀決定上河邊擺去,不去省那個攤位費了,興許它值這個價呢?市場總是根據供需形成的。

在空位處的台階上坐下,從竹篾背簍裏把香辣零嘴搬出來,三個壇子依次擺開,她手裏攥著油紙袋,等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提嗓吆喝起來:

“噴香味美的小魚仔咯,糯口生津的鹵辣藕塊,您再看看咱祖傳手藝!豆皮鹹辣開胃,是飯前最好的小零嘴咯!”

雖是小姑娘家,但吆喝起來絲毫不顯膽怯,比著邊上賣雞蛋的那農家丫頭好太多——她怯生生的站著,隻別人上來詢價時哼上兩句,那是蘿澀更顯得大方、撈得出手。

邊上一應擺攤的不由側目看向她,有個賣燒餅的大叔走了過來,嘿嘿笑問道:

“丫頭眼生的很,頭一遭來呐,賣的什麼?喲,這紅油油的還真沒瞧見過。”

蘿澀甜甜一笑,拿油紙包了兩根辣條遞給他:“大叔您嚐嚐,這是我自己搗鼓的,可香哩,吃著開胃,大寒冬也能辣一身汗呢!”

燒餅叔憨笑著接過,他見手指上蹭了辣油,習慣性地嘬了嘬,不料“嘶”地一聲叫了起來:

“哎喲,這麼辣呀!這得放多少胡椒呀?”

“哈哈,老燒餅,連辣都吃不了阿,我還嫌家裏婆娘煮的不夠辣呢!快吃快吃!吃著好我也買,就怕不夠辣!”邊上自有湊趣的,慫恿他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