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朝地圖的由來(2 / 2)

然而由於通訊的滯後,德國人不會想到,他們在繪製1735年中國地圖的前夜,中國的疆域與繪圖技術正在發生著變化:在中國又出現了新的全國地圖,那就是鮮為人知的雍正《十排皇輿全圖》。因為雍正即位後,同樣希望在遼闊的中國地圖前找到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感覺。

雍正時代,西南地區施行改土歸流政策,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納入大清版圖。雍正將大清的地盤再次擴大,也想顯擺一下。於是,雍正招集前朝參與測繪《皇輿全覽圖》的中西團隊,重新培訓,購置儀器,再行測繪。

有了《皇輿全覽圖》的基礎,這次測繪簡單了很多。1725年(雍正三年),第一份《十排皇輿全圖》正式誕生。這次雍正的大清地盤又擴大了,往北甚至到了北冰洋,往西更是擴展到地中海與黑海的交界處。

不僅如此,雍正的地圖比老爸康熙的地圖更詳細,標注的地名更多,各種符號也更為科學,經緯直線等分呈正方形,每隔八條橫線為一排,共十排,故得名《十排皇輿全圖》。此圖堪稱大清最大最完整的全國地圖。

雍正對此地圖喜愛有加,吩咐用木板、銅板進行複製,分發各地。地圖上,山川河流大氣磅礴,城鎮村寨星羅棋布。眼望遼闊壯美的大清疆域,雍正浮想聯翩,“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話說地圖也有特供版。雍正的新地圖,雖然很好很詳細,但閱覽起來非常不方便,經常使雍正的脖子左伸右伸,上看下看,很是別扭。不僅如此,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各種符號也讓雍正的老花眼看不清楚。於是雍正下令,“再給我整個簡單版的地圖,專供我一個人看”。1727年(雍正五年),一幅十五省的簡略圖繪製完成。地圖簡單明了,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各省一目了然。雍正更是愛不釋手,有事沒事就在地圖上指指點點,太監們還以為雍正要籌劃自駕遊呢。

一朝天子一幅圖。1735年,德國人正在繪製中國地圖時,大清的乾隆帝正式登基。乾隆也想繪製一幅更大更詳細的地圖。老爸雍正有《十排皇輿全圖》,我就多幾個排。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十三排圖》繪製完成,這份地圖的比例尺比康熙的《皇輿全覽圖》整整大了一倍。

此圖疆域更為遼闊,北到北冰洋,南到南海、印度洋,西至地中海,東到庫頁島,此時乾隆的地盤基本囊括了整個亞洲大陸,海域也遠超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