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章 形斷意不斷(2 / 3)

要知道,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工藝雖然高明,但畢竟有時代的局限性,工藝方麵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缺陷的,隻能通過打磨等手段進行遮掩。

而這隻青銅花觚在工藝層麵卻幾近完美,連個砂點都找不到。

另外,這造型和圖案也隻是接近西周時期而已,實際上跟真正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相比要差了不少,不其他,光是輔助用的重環紋就跟西周時期的風格不怎麼搭。

所謂的重環紋是個什麼東西?

其實就是由兩個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圓環組合而成的一種圖案,形狀類似於“8”或者“∞”,多是雙陰線雕刻,常用語龍或者某些臆想出來的動物身上,畫風比較抽象,起源於商代,但盛行於西周時期,是由鱗瓣紋演化出來的,主要用於代表動物或者龍的軀體,後來也演化出單環、雙環、三環等複數環組合成的紋飾,所以叫做重環紋。

同樣是重環紋,西周時期的重環紋跟明清時期的重環紋顯然是有區別的,哪怕是模仿,也會不可能百分百的模仿出來,除非是真正的繪畫高手並且懂青銅器的鑄造才能模仿出高度相似的紋飾。

徐景行現在看到的這隻青銅花觚上的重環紋看上去也挺想那麼回事兒,三重圓環疊加的很自然,但是環身的弧度卻太過平滑,這點跟西周時期的重環紋是不一樣的。

西周時期,重環紋就是動物的身體,在青銅器上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相對較拙,線條的表現力有澀感,視覺效果有蒼遒福

當然,兩種風格談不上哪個更美觀更高檔,各有各的美,有人喜歡原滋原味的古譜峰哥,但也有的人喜歡那種流暢順滑的感覺,這很正常的。

但既然是仿西周風格的青銅器,那自然是越接近原版越好。

所以從還原度來講,這隻青銅花觚的還原度隻能一般,也就,仿的不怎麼樣。

可要是拋開仿製這一環,單純的看工藝和藝術含量,這隻青銅花觚就很不一般了。

怎麼個不一般法呢?

從造型上講,這隻花觚的造型很精致,用的是三段式的結構,正麵是喇叭形的廣口,從口沿到腹部這一段弧線長而平滑,過度很自然。中段是鼓形柱體,四個方向上分別雕著一組栩栩如生的獸麵紋。底端則是圓台形結構,圓台上徑到底徑同一樣以凹弧過度,這個弧度很,近乎與直線,但細看卻又很清晰,而且和表麵的獸麵紋結合的很嚴謹。

除此之外,從觚口到底足的三段體外表還伸展出四道戟楞,三段之間有間隔,但上下位置卻是在一條線上的,而且除了中間的隔斷外,四條戟楞的走勢卻是銜接在一起的,用行話來講,叫做“形斷意不斷”。

這樣的造型設計,是仿的西周沒錯,但也加入了作者自己對這種器物的理解和認知,使得這花觚更加美觀。

另外從工藝上講,用的是先進的失蠟法,一體形成,且外表光滑,幾乎沒有砂點和氣鼓,花觚表麵的紋飾、線條以及戟楞等細節都非常清晰,沒有然的缺失,在工藝層麵的完成度非常高。

此外從收藏的角度講,這是花觚表麵的紅斑綠鏽都是可以當教科書的那種,非常常見也非常典型,是大開門的老物件,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

至於年代,因為沒有銘文和其他款識,所以隻能進行大致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