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章 魚目混珠局(1 / 2)

“……不,不了,”老周的表情更加難看,“徐老師,我知道你能量大,但我不想背著貸款過日子,所以你要是買畫,咱們價格還可以再商量,要是不買,那就算了,就當交了個朋友。”

“這樣啊,看來我跟這些畫是沒什麼緣分了,可惜,”徐景行很是遺憾的搖搖頭,拉起程琳道:“咱們走吧。”

程琳有點懵,但沒說什麼,乖乖的跟著起身。

這時,一旁的老孫連忙拉住徐景行:“徐老師徐老師稍等片刻,我勸勸老周,”說著又拉著老周跑進另外一個房間,還關上了房門低聲交談起來。

隻是看似隔音效果的房間,對徐景行來說幾乎跟不存在差不多,隻要他願意,甚至能聽到房間裏那兩個家夥的心跳聲。

但他完全不感興趣,因為他不用猜都知道老周和孫老板憋的是什麼主意,甚至直到一會兒的說辭,因為類似的套路他聽老楊講過很多。

這種套路非常的老套,基本上是個圈內人都聽說過,碰上這場的情況也會心生警惕,但是,套路這東西從來不怕老,隻要你稍微的有那麼一丁點僥幸心理,就有可能被套路。

說的再直白點,就是貪心作祟,哪怕意識到了可能有危險,可總有些人不甘心鬆開已經咬到嘴裏的魚餌,總認為自己會是比較幸運或者聰明的那個,結果自是不言而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街頭貼的到處都是的“重金求子”廣告,基本上是個人都知道那是騙局,按說是絕對不會有人上當的,那些騙子們應該全都去喝西北風才對,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就是那麼拙劣的騙局依然有無數人前赴後繼的栽進去,騙子們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原因就在這裏,被騙的那些人心生貪念的同時還心存僥幸。

古玩行裏的騙局可能要稍微高端一些,但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想要不被騙,一要對各種騙局有所了解有所提防,二要在意識到可能是騙局的時候果斷抽身,萬萬不要自以為足夠聰明不怕被騙,因為絕大部分騙局最難的一點不在於怎麼騙你,而在於怎麼把你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騙子們隻要把你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就有的是辦法把你忽悠到騙局裏麵。

當然,那是指一般人,徐景行這種非人類一般的家夥不算數。

他這樣的人,不管是個人能力還是外在勢力都不是這些騙子們能扛得住的,就算他被騙了,也能在事後把被騙的錢財一文不少的追回來,而普通人顯然沒有那樣的能力。

所以他在明知道可能有坑的情況下帶著程琳來看熱鬧。

隻是他沒想到孫老板和這老周這個看起來破綻百出的騙局竟然是下了血本的,手裏真的有好幾幅高品質的名家畫作。

這就是很典型的魚目混珠局,把珍珠和魚目混一塊當珍珠賣,這種騙局的成本比較高,操作難度也比較高,而且針對的目標同樣也比較高端,當然,利潤也非常豐厚,哪怕是一堆珍珠裏隻摻雜一顆魚目,隻要得手,就相當於用一顆魚目的成本賺到了一顆珍珠的價,買珍珠的錢?當然是轉嫁到了買家身上。

在老周和孫老板搞的這個騙局中,珍珠和魚目的數量幾乎是對半分的,珍珠是普通珍珠,而魚目卻被偽裝成了極品珍珠,被當作珍珠的是王翬、丁觀鵬、焦秉貞等畫家那幾幅價值“較低”的畫作,這幾幅畫都是真品,而且品質都不錯,也比較好鑒定,還有交易信息等正規手續和鑒定證書。

而魚目,則是剩下的那幾幅,尤其是被標價八百萬和一千五百萬的兩幅畫,是徹頭徹尾的贗品,隻不過仿的還都不錯,是高手的手筆,不隻是畫工好,印章、宣紙、裱工、軸杆軸帽都做的非常逼真,幾乎到了可以以假亂真的地步,普通鑒定師在沒有專業工具的情況下都有不小的概率看走眼。

可惜,徐景行的真實鑒定能力雖然一般,但有外掛傍身,沒上手的時候就鑒定出了這一批畫的真偽。

這種情況下,他就算再怎麼貪心,再怎麼心存僥幸都不可能上當。

古玩行裏的騙局就有這麼一個特點,大部分僥幸心理都是因為無法鑒定出目標物品的真偽,然後自個兒在心裏開始較勁兒,可能知道目標可能是贗品,但有覺得像是真品,內心掙紮一番後就有很大概率咬牙賭了,隻想著萬一賭贏了……

可惜的是,類似的賭局中,買家從來沒贏過。

而徐景行則根本沒打算跟誰賭,目的就是帶程琳過來開開眼界漲漲見識,雖然在發現有幾件精品名家作品後心動了,但也沒有一定要買下來的執念,能順手賺個外快是最好的,賺不到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