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7章 意外之財(1 / 3)

第1507章 意外之財

徐景行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卻很掃心道:“孫阿姨,再試試,”著翻出一張毛氈、一本書放在茶幾上,示意孫玉英再試試手裏的印章。

孫玉英一愣,然後恍然,從善如流,把宣紙分別墊在毛氈和書上分別蓋了一個章。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墊物不同,印章留下的印文也是有區別的。

在硬邦邦的茶幾麵上直接蓋章,留下的印文也是硬邦邦的,印文的線條非常明朗。

但在柔軟的毛氈上蓋章,印文上的線條就會變的柔和一些,邊緣也會多一點暈染效果。

而在硬度相對適中的書籍上蓋章,印文的線條也會介於兩者之間,相對中庸。

三種效果談不上什麼優劣好壞,同樣要看作者的需求。

當然,有的書畫作者有各自的習慣,有的就喜歡在硬麵上留印,但有的作者卻恰好相反。

反正墊物不同,留下的印章在細微處也各有區別,這也是很多字畫鑒定師鑒定字畫真偽的一個重要要素,比如有的畫家在蓋章的時候一定會在下邊墊上毛氈,但造假的人不知道這一點的話就會在這方麵留下破綻,從而被人一眼識破。

隻是再具體的細節就沒辦法用語言來描述了,因為細節太過細微,的差別在普通人眼裏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這也是為什麼好多贗品字畫在普通人眼裏跟真的沒什麼區別但專家一眼就能識破的原因。

這種更依賴實踐經驗的專業就是這樣,有經驗怎麼都好,沒經驗就完全兩眼一抹黑,哪怕看再多的力理論知識也一樣。

老楊同誌就是一個典型,本身不認識多少字,也沒接受過專業教育,但在行業裏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後,在古玩鑒定方麵的能力也達到了中級專業人士的水平,雖然依然不出個一二三四,但看到一件老物件,就能憑借自己的經驗給出相對準確的鑒定結果。

而印章的鑒賞,隻不過是古玩鑒定中比較偏的一個門類。

老楊這種經驗豐富的老玩家,可以不認識篆字,甚至不懂篆刻,但依仗著豐富的經驗,依然能第一時間得出正確的結論。

當然,對徐景行和孫玉英這種半專業人士而言,他們依賴的不再是經驗,而是自己在書畫方麵的專業知識,會布局、線條、藝術感染力、意境等等方麵著手。

所以孫玉英盡管也不懂篆刻,但是在看過同一枚印章在不同墊物上留下的印文之後,立刻意識到其中的深意,然後笑道:“我很少會墊著毛氈蓋章,總是擔心用力大點會把畫紙戳破。”

當然,這隻是謙虛之語,搞書畫的跟印章打交道,怎麼可能在蓋章的時候連尺度都把握不好?

無非是習慣和個人喜好不同罷了。

所以徐景行笑道:“那正好,這章子要的就是那種層次分明線條硬朗的感覺。”

“還真是,看著就很大氣,氣息很凝重,是再合適不過的壓角章,”孫玉英頗為讚同的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