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章 精致的酒桶(2 / 2)

老式的橡木桶則會把桶蓋做成可拆卸式的,就像門板一樣可以一根根拆下來。

這兩種方式都不太方便,前者不太好清洗,後者的密封性無法得到保障。

而他則別出心裁的把桶蓋做成旋轉的卡扣式,用傳統工藝中的榫卯結構為理論基礎,在木桶的內沿扣出跟桶蓋相吻合的榫槽,蓋蓋的時候對準榫槽按下去,然後順時針一扭,再往榫孔中插入一根榫釘,這桶蓋和木桶就會咬合的緊緊的,而且隨著酒液的浸潤,咬合力隻會越來越強,密封性也就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他又在桶蓋上開了一個直徑五公分的小孔,以同樣的原理安裝了一個小的可旋轉孔塞,這樣取酒的時候隻要使用同樣用項目製作的長柄酒勺就能從小孔裏取酒,避免桶蓋打開後酒液大規模揮發從而影響口感。

在製作這些個酒桶的時候,他不可謂不用心,簡直是把這些酒桶當藝術品來做,還在酒桶表麵和黃銅桶箍上用鏨刻的技法雕了一些漢代石畫像風格的圖案,每隻酒桶上的圖案都不太一樣,花草蟲魚人物山水等題材應有盡有。

所以看起來格外的上檔次。

這些酒桶送出去之後是要回收的,以便下次再用。

鄭思瑾扛來的這一桶上雕的是一幅豐收圖,主要內容是島城人秋天收獲的畫麵,畫麵上有大海,有嶗山,還有大量的田地和收獲的農民,畫麵中的農民大多在挖花生。

花生是島城農民最常見也最多的經濟農作物,每到秋天農田裏到處都是赤著腳丫子挖花生的人,連馬路邊上晾曬的也多是花生,極具島城特色。

這樣的畫麵,在島城人看來是非常親切的。

話說徐景行家裏也有一畝半的花生田,不過早就租給了劉大海,不要租金,每年隻收一些新花生以及兩桶自榨的花生油,今年的新油和新花生前幾天才郵到首都去。

他妹妹最喜歡用沙子烘炒的帶殼的原味花生,那是他們兄妹倆小時候吃的最多的零食,時間長了,都成了習慣。

當然,掌勺的肯定是他,隻有他才知道他妹妹的口味。

新花生郵到首都那天,他就炒了一大鍋給妹妹當零嘴。

為此,他家裏還特意留了一鍋用了好多年的沙子,那沙子是從海邊挖過來清洗很多遍之後並且摻雜了若幹海鹽之後調配出來的,每年都用,時間一長,那些沙子都變得與眾不同了。

而且那些沙子不隻是可以用來炒花生,做其他菜式也能用得到,最常做的就是燜雞,將洗幹淨的半大雞包在錫紙裏裹緊放在鐵鍋中用沙子蓋好,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一個小時後挺火,等沙子變得溫熱之後取出來開吃。

那味道,那口感,簡直絕了。

他妹妹能一口氣吃掉一整隻。

所以此時此刻看到木桶上的畫麵,連徐景行自己都覺得倍感親切,滿滿的都是回憶,都是腦海中的島城印象。

這樣的畫麵,他這輩子怕是都忘不掉了。

在心裏緬懷一番後,他捏住桶蓋上的小孔蓋上的橫扭,輕輕一扭,孔蓋在內部壓力的作用下去輕輕彈起,一絲絲清涼香甜又特別的氣息從小孔中散發出來。

早就品嚐過這酒的朱金亮和朱園園爺孫倆齊齊長吸一口氣,好半天舍不得吐出來,滿臉都是陶醉的表情。

鄭思瑾初來乍到而且之前很沒地位,所以還沒嚐過這酒的滋味,隻是知道這酒的存在,所以也偷偷的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的閉上眼睛,像是睡著了一般。

高真陽的反應就很激烈了,嗅到這絲香氣之後呆了一呆,然後一下子撲到木桶邊,像是鯨吞長河一樣猛的吸氣,一口氣足足吸了十多秒鍾,又過了二十多秒才緩慢吐出,睜開炯炯有神的牛眼甕聲甕氣的說道:“老弟,這酒,真香!”

徐景行聞言哈哈笑了起來:“看吧,我說什麼來著,人類果然逃不掉真香定律,連高先生這樣的世外高人也不例外。”

高真陽咽了一口口水後點點頭:“這味兒,是個人就無法拒絕,太香了,不知道口感如何。”

“那就嚐嚐再說,”徐景行笑著用每隻酒桶上佩戴的一支橡木酒勺從小孔中伸進去舀了一勺出來。

這酒勺跟以前那種賣醋賣醬油的商家用的勺子差不多,長直柄,末端固定著一個圓筒形的勺子,勺子的直徑堪堪比酒桶上的小孔小一點點,正好能伸進去。

一勺子就是標準的紅酒杯大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