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搶錢呢(1 / 2)

第1351章 搶錢呢

徐景行在構思的時候就是從這方麵下手的,以最標準的篆字“壽”為基礎,在筆畫上動腦筋,融入了甲骨文的象形效果、花鳥篆的藝術加工效果以及石畫像你的線條構圖技巧,從而創作出了一百個字體各異的變種“壽”字,呃,不對,是九十九個,其中一個是標準的篆字“壽”字。

也就是他思維敏捷並且記憶力出眾,不然的話,僅僅是創造這麼九十九個篆字“壽”字就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換個書家過來也得七八十來天,換成是一般的雕刻師傅,可能一輩子都造不出來。

而且他造這麼多變種字體,不隻是為了變而變,而是為玉瓶的整體結構而服務,每個字的尺寸、筆畫、形態都跟他的設想完全一致,能恰到好處的嵌在小小的玉瓶上。

說的具體點,他創造的這一百個“壽”字大致分五個類型,瓶口、瓶頸、瓶腹、瓶腿、瓶足這五段瓶身結構上各分布一個類型,其中瓶口十個,瓶頸三十個,瓶腹二十四個,瓶腿二十個,瓶足十六個。

這不同部位的不同字體采用的雕刻方式也略有不同。

其中喇叭形的瓶口上他用的是透雕技法,十個“壽”字以舒展大方的姿態均勻的分布在展開的瓶口部位,每個字的筆畫和整體結構都跟瓶口的伸展幅度保持一致,看上去有一種流動的美感,契合度跟鳳尾瓶那獨特的瓶口非常高。

瓶口向下便是瓶頸,這鳳尾瓶的瓶頸是長長的直筒狀,長度占據了整個瓶身的接近二分之一,所以瓶頸上的“壽”字是最多的,足足三十個,這三十個“壽”字的筆畫就相對古樸,多直線,且努力保留那種刀砍斧斫的雕刻痕跡,看上去很有力,而且字跡凸起的高度也比較高,看上去宛若山林中的蒼蒼鬆柏,有種森嚴的視覺效果。

在之下就是瓶腹的二十四個字,瓶腹高度不算高但卻向外鼓起,所以麵積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他可以輕鬆的布局,為了提升玉瓶的可觀賞性,他在瓶身上開了四個小窗口,小窗口用細密的回紋圈了起來,每個窗口裏各雕了一個直徑在兩厘米左右的“壽”字,剩下的二十個則以無規則的姿態排列在四個小窗口之外。

說是無規則,當然不是亂糟糟的那種無規則,而是他精心調整的結果,二十個小的“壽”字更像美術作品中的背景,將四個窗口裏的大“壽”字襯托的格外顯眼,很好的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瓶腹往下是瓶腿,瓶腿就是銜接瓶身和瓶足的那一段,鳳尾瓶的瓶腿是內斂的,內斂幅度不大,所以一般情況下被認定為跟瓶腹是一體的,因此他在瓶腿上雕的二十個壽字在結構上跟瓶腹上那些小的“壽”字比較類似,連排列順序也是順著瓶腹上的“壽”字延伸下來的,不過比瓶腹上的那些小字排列的更規整,這樣有一種無序銜接有序的視覺效果,可以把瓶腿上排列整齊的壽字看做是瓶腹上那些排列不規則的“壽”字的根基。

這樣的結構在傳統美術領域非常常見,尤其是建築行業中有很多類似的結構,用專業點的術語來講就是“動靜相宜”,無序的排列是動態的,規則的排列是靜態的,以靜態托舉動態,加上適當的銜接方式,可以很好的引導觀眾的目光,可以讓觀眾目光自然而然的從瓶腹過渡到瓶腿上。

瓶腿之下是瓶足。

鳳尾瓶的瓶足也是展開的,隻是展開的幅度不大,沒有瓶口那麼廣,而且跟瓶腿的銜接處有一個相對比較明顯的外折,外折的線條是弧線形的,所以瓶足的麵積也挺大,所以在瓶足上他安排了十六個“壽”字。

這十六個“壽”字直徑同樣比較大,而且字跡凸出的高度最高,字體風格也更加強硬,原本的單線條筆畫被他雕出了秦隸的風格,一筆一劃都像是在石頭上雕刻出來的一般,這裏他采用的雕刻技法已經近乎於高浮雕而不是單純的陽刻。

同時秦隸最大的特點就是筆畫轉折比較硬朗,也就是常說的“方折”,這樣的筆畫結構會給人一種強硬堅固的感覺。

為此,他在雕這十六個“壽”字的時候特意將十六個字的整體形態雕的方方正正,就像長城底部的磚石一樣給人以堅不可摧的視覺效果,看上去就很穩固,如此一來便與瓶足的弧線形成了剛柔相濟的效果,看著舒服的同時又自然而然的將瓶子的視覺重心牽引到瓶子中下部,看上去立的更穩。

所以整體看,這隻鳳尾瓶的五段結構上各有一群風格迥異的壽字,每一段壽字的排列方式、字體風格各有不同但又相互呼應,雕刻技法也從瓶口相對靈透的透雕逐漸變化為瓶足的高浮雕,這個轉變的過程同樣流暢自然,看上去很是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