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墨玉(1 / 2)

玉雕工作中,打下手也不是什麼簡單活兒。

舉個例子:同樣是打磨拋光兩道工序,但在玉雕和木雕整體工藝中的難度卻不在一個等級上,玉雕中的打磨和拋光難度更高,要求也更高,甚至體力的消耗強度也更高,一般生手還真做不了。

而且木雕那玩意兒材質相對廉價,不小心磨壞了,重新雕刻一件就是了,無非是浪費點時間而已,經濟上沒多少損失。

但做玉雕卻截然不同,玉料的價格都不低,哪怕是中檔次的料子,市場價也超過木料很多,萬一弄壞,帶來的經濟損失可不止幾千幾萬,搞不好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更多。

所以在玉雕工藝中打下手,真不是什麼簡單活兒。

當然,徐景行也不會直接讓毫無經驗的李翎玉直接上手進行打磨或者拋光工序,畢竟這兩道工序除了難度比較高,本身對玉器成品的品相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打磨、拋光工序做的好,能讓玉器的品相上升一個台階。相反,打磨和拋光工序做的不好,再好的料子再好的雕工都是白搭,會讓成品看起來很扭曲很模糊。

沒辦法,這就是玉料的特性。

如果是木料,哪怕是沒有經過打磨和拋光的半成品,看起來也會很有感覺,甚至有一些木雕師專門製作這樣的半成品,追求的就是那種粗獷原始的雕刻風格,反正就算不打磨不拋光也能看清楚雕刻的內容。

可玉石卻不同,玉石在藝術表現力上比較弱,有一定的透明效果,稍微細、淺一些的線條和紋飾在視覺效果上就會變得很模糊,如果不能在打磨和拋光工序中使得玉器表麵呈現出特有的鏡麵效果,那麼玉器看上去就是一團模糊不清的亂疙瘩。

現在的市場上就有很多這種低檔次的成品玉器,以商場和大賣場比較多見,以做工簡單的菩薩佛陀掛墜以及各種形象的擺件居多,這些物件拿在手裏你都不知道它雕的是什麼,必須仔仔細細的好好研究一番才能琢磨出個大概模樣。

為什麼?問題就出在最後兩道工序上,打磨沒有打磨幹淨,拋光也沒有拋光徹底,再加上這些物件采用的都是淺浮雕的簡單雕刻工藝,在玉料那種半透明半鏡麵效果的映襯下,光線會變的非常散亂,視覺效果自然極差,看在眼裏也就成了光怪陸離的亂象。

所以,在購買玉器的時候,如果碰到那些不能第一時間清晰識別的物件,那就不要考慮,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是粗製濫造的劣品,價格再便宜也是你吃虧。

因此他並沒有直接安排李翎玉做打磨和拋光的工序,而是讓她幫忙畫圖,一是將他現成的設計圖搬到玉料上,二是讓她自己也隨機發揮自己的創作能力,畢竟也是專業的美術生,多少還是有點原創能力的。

另外一個工作,就是讓她幫忙切玉,就是將玉料表麵的石皮切掉。

當然,僅限於石皮,因為石皮是石質的,是完全用不到的雜質,如果是糖皮料,他才舍不得切掉呢,因為對和田玉來說,糖皮不但不是雜質,利用好了,反而是天然的色皮,能成為成品中極好的點綴。

畢竟和田玉以白色料居多,如果能在乳白色的成品上點綴幾點或者一兩片糖色的皮殼,在色調上會顯得很好看,視覺效果也會更舒服,甚至能成為某些題材作品中的點睛之筆。

所以留給李翎玉的還是體力活兒,而且是比較危險的那種,畢竟要一隻跟切割機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切到手指,尤其是在切割個頭比較小的籽料時就更加危險了。

當然,危險是相對的,這種活兒隻要仔細點耐心點就夠了,幹活兒的時候別走神,基本上不會出事兒,出事兒的都是那種幹活兒時會走神馬虎冒失大意的人,跟是不是新手沒關係。

也因此,李翎玉很快就上手了,畢竟這姑娘體能好,也細心,做這種活兒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隻是在上手之前準備帶手套的時候被他阻止了。

這姑娘當時還有點委屈:“師父,你不知道女孩子有一雙美麗無瑕的手掌是多麼重要麼?我可舍不得讓我的小手上長出老繭。”

“嗬嗬,老繭和手指你自個兒選一個吧。”

“為什麼?”

“記住,操作這些加工機械的時候,一要挽起長發最好戴上帽子,二就是千萬不要戴手套,”他非常認真的解釋道:“戴帽子可以避免你的頭發卷入到機器中,不能戴手套是因為手套一旦被纏住你根本沒有逃脫的機會,而且手套會影響手感,對精細操作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