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271章 王屋山(2 / 2)

有譚英這個經驗豐富且同樣殺伐果斷的同行在,就算拿不出什麼高明的計劃,也能幫著他查漏補缺。

兩個人商量了一個晚上,直到天亮才停下來,下樓去吃早餐,然後各回各家,休息,養精蓄銳,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

當然,徐景行不需要那麼多覺,他隻是略微收拾一下就租了一輛車開始在濟原的其他景點在轉悠,三峽、小浪底這些大眾經典都去轉了轉。

第三天,他準備去王屋山看看。

王屋山的大明在國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算是還沒上學的小娃娃可能也聽家長講過愚公移山的故事。

當然,王屋山本身有這個資格讓眾人知曉,因為王屋山可不是什麼沒來李的小山,相反,來曆頗大,不但是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是道教全真派的聖地,更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注意,是之首,而不是之一。

“之首”二字足以說明王屋山的地位和資曆。

而王屋山最早的文字記在出現在《禹貢》一文,“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也就是說王屋山的外形如同帝王的居所,說王屋山的氣度能讓眾諸侯仰天朝拜。

相傳,軒轅皇帝祭天的地方就在王屋山的主峰,所以那座主峰也被稱之為天壇山。

除了軒轅皇帝外,基本上道教知名人物都能跟這座名山扯上關係,像老子、王子晉、王褒、於吉、魏存華、葛

(本章未完,請翻頁)

洪、孫思邈、司馬承禎等等,這還是親自到過王屋山並且留下了文字資料的,沒有留下相關資料的就更多了,種種跟道家相關的傳說可謂是多不勝數。

另外王屋山不光受道教人士青睞,更受文人墨客喜愛,不說別的的朝代,隻說唐朝,基本上最頂尖的幾位詩人就親自到訪過王屋山,李白、杜甫、李商隱、韓愈、白居易、王維、劉禹錫就親自到訪過並且留下過不少經典詩詞。

看看這一大串名字,真的把有唐一朝的頂尖詩人給一網打盡了。

可見王屋山的魅力之強。

當然,王屋山的風景確實不錯,這裏獨特的地質環境和奇特的山體結構更是造就了“愚公移山”這種名傳千古的勵誌傳說,更有種種難得一見的精致和事物。

比如說停車場附近那棵超級銀杏樹,以及與銀杏樹毗鄰的不老泉。

那棵銀杏樹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樹齡,高四十多米,需要八個人才能合抱,占地麵積足有一畝多,而且至今為止依然鬱鬱蔥蔥健康的不得了,是國內五大銀杏樹之一。

樹旁邊那口不老泉也了不起,據說已經有兩千多年沒有幹枯過了,始終有水,與那棵超級銀杏樹相依相伴甚至成了愛情的象征,不少情侶來到這裏都會許願祈求愛情長久。

當然,徐景行看的可不是這些,而是真正的內涵。

他遠遠的就開了本相之眼,然後,在本相之眼中這王屋山真的恍若人間仙境,光是那棵千年銀杏樹就差點晃瞎他的眼睛,那棵樹竟然誕生了本相,不但如此,更蘊藏著濃鬱的綠色靈氣,看著就生機勃勃,隻要環境不出現大問題,他估摸著這棵銀杏樹再活個千把年的不成問題。

說得誇張點,這棵樹真的已經成神了。

然而在他眼裏成神的可不止這麼一棵樹,那口不老泉也不差,雖然沒有凝聚出本相,可無形之強,靈氣之充沛,簡直能嚇死個人。

等他再往上走的時候,甚至都不敢那麼放肆的使用本相之眼了,隻能小心翼翼的收著點,悄悄的四處偷瞄,因為這山的物性太強太強,可能輕微的震動都能把他給震死。

不客氣的說,就他這本相,在王屋山的物性麵前就是一個嬰兒,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

不,他這樣的修行者,在王屋山這個級別的大山麵前,可能比普通人還要脆弱還要危險,因為普通人不動修煉不會驅使本相亂來,隻要不胡亂嚐試就沒什麼危險。

而修行者的本相比較活躍,少有異動就有可能招致反震,哪怕是最輕微的反震也是滅頂之災。

所以他非常小心的控製著自己的本相絲毫不敢大意,隻看,而且是隻敢悄悄的看,完全不敢碰觸山上的任何東西,別說那些個誕生了“本相”的存在,就是路邊的花草樹木都不敢亂碰亂摸,非常非常的小心。

修行越深,他就越發的清楚大自然到底有多可怕。

他這麼點修為,在大自然麵前就如同滔天洪水中的一隻小螞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