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互聯、大藝術(1 / 1)

大互聯 大藝術

卷首語

數字藝術確實足夠前衛,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互聯網好像無所不能,開始向我們的精神世界進軍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者,隻要不關閉程序,藝術創作將永生

3年前,在討論《IT經理世界》30+欄目定位時,幾經周折,最後定在報道IT和互聯網對藝術和文化的創新上。3年堅持下來,在欄目同事們的努力下,30+依托這個定位逐漸做出了特色,獨樹一幟,很多國內外優秀的數字藝術家都是我們獨家報道的。前段時間跟一個互聯網領域的資深人士談到數字藝術,他居然是頭一次聽說,但旋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看來數字藝術確實足夠前衛,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前些日子,與國內數字藝術領域的代表人物,中央美術學院的費俊副教授交流,收獲頗多。費教授展示了好幾個他們創作的數字藝術作品,其中一個印象非常深刻。作品大致的表現方式是,通過可撲捉人的姿態動作的終端,采集各種各樣的動作,譬如在流水線上擰螺絲,譬如在廚房裏刷盤子,然後他們編寫的軟件可以把這些動作的關鍵點計算展示出來,成為虛擬世界裏3D化的一個個姿態。這些姿態既可以組合和演繹成一幅繪畫般的藝術作品,也可以在虛擬世界裏進行交易,如果你看中某個姿態,可以把它買過來,換成自己的麵貌,在虛擬世界擁有一個你在現實生活可能做不到動作。

這樣的作品打破了我自己對藝術很多傳統的認識。互聯網好像無所不能,可以改變一切,已經超越商業和社會生活領域,開始向我們的精神世界進軍。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者,藝術創作不再是藝術家的專利,利用IT和互聯網工具,哪怕是一個姿勢,一個表情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一個部分。

互聯網時代藝術創作也可以眾包,一大群認識不認識的人可以一起進行藝術創造,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可以不用知道別人是誰,也可以不用關心別人是誰,但可以一起創作某個藝術作品。

互聯網時代藝術創作者的身份和藝術消費者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創作的過程直接可以進行交易,你創作的時候也同時在購買消費別人的創作。

互聯網時代藝術創作的結果不可預知,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譬如采集的姿態動作越多,交易的人越多,作品將隨著這些動態變化不斷演繹,隻要不關閉程序,藝術創作將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