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 知識改變命運(1 / 2)

“結婚了?多大啊就結婚了?”高函顯得最為吃驚,因為他最先想到的是如果都要結婚了,怎麼也得24,25了,難道小智是禦姐控?

“18歲吧,她要比我小點。以前我們初中是同學。那時候我就喜歡她,但是她那時候說我太幼稚,希望以後成熟些再說。她還說她在學生時代不想談戀愛。所以從那之後我就在拚命學,高中也玩得少。現在呢,我考上大學了,覺得現在談個戀愛正常吧,正好,她就要結婚了。結婚就結婚吧,反正我現在想來跟她也不可能在一起,隻是關係不錯的朋友而已。問題就是我想送些禮金給她都不行,那些都是我爸媽的錢,又不是我自己賺的,送出去再多也覺得沒意思。”

“18歲就結婚,不合法吧。”徐子皓有些無語,畢竟看老馬西門楓他們談到要結婚了還挺正常,可是這個小智的同學現在就結婚,卻連法定結婚年齡都還沒到,這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合不合法的有什麼關係,不就是個本本而已。隻要過門了就行,以後再補個證就可以了。而且我猜,可能過不了多久她就要當媽了。”

“那她不讀書了?”徐子皓問。

“她高中就沒讀完,讀了一年就出去上班打工,反正我進高中之後跟她見麵,都感覺她整個人都有些變了,跟初中完全不一樣。初中的時候可能隻是稍微成熟一些,可進了高中就完全像個大人的樣子,何況女生本來就成熟得早。那時候我就想著快點考大學,畢業找工作,這樣就可以放心的去追她了。誰知道她才工作兩年就處了對象,現在又才過了一年就要結婚了。她對象還是她老板的大兒子,也在那家公司上班,我跟他接觸起來,感覺這人還不錯,家境也擺在那了,以後衣食無憂是沒問題。我就是感覺自己不夠爭氣,看著她都工作結婚了,我還得繼續在這裏混日子,什麼都做不了,而且還想到還得繼續混四年才開始起步,那時候她還子都會叫我叔叔了。”小智說得很氣惱,但也全是實情。

兩個人選擇了不通的路,於是走得慢的那個人對另一個人就追趕和仰慕,這個過程很痛苦,並且會因此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特別是當自己還看不到前進方向和努力動力的時候,這種痛苦總是會不斷翻攪並且隨時間逐步擴大。

阿遠一直沒怎麼說話,聽他說到這才點點頭,也用很深沉的語氣說道:“你喜歡的那個女生隻是一個特例,但是你說的那些東西我其實都懂。我讀書晚了一年,又讀得比別人長,讀了五年高中才考上大學,原來的那些同學都大三了。還有很多朋友都已經開始實習了或者找工作了,別的不說,最起碼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也還多少有些盼頭,我們還不知道等畢業之後該幹嘛。但是跟我小學同學比較起來,當初我們班幾個學習好的,進了初中還不錯,進了高中之後就變得平庸了,現在到大學也還是一樣。而那時候學習不好的,凡是後來沒有讀書的,現在也都有了工作。”

阿遠頓了頓,把麵前的啤酒一口幹了,接著就把那一次性杯子捏成一團,砸在地上,憤憤道:“最氣人的就是我一個初中同學,來之前跟他在一起吃飯,才知道他現在的消息,想著我都鬱悶。他當初學習爛,為人不說壞,但是性格有些捉死,又喜歡裝逼顯擺,他那張嘴巴和做事風格很容易得罪人,經常就有人來學校門口堵他,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得罪了誰。就這個一個初中在學校被人打,在外麵被人捉,老師同學很多人都看不慣他的人,現在竟然在我讀書的那個高中當了老師。”

“我操?當老師?高中?那不最少都得是本科畢業才可以嗎?”這次輪到徐子皓詫異了,突然感覺,自己的這些室友,都不是凡人,怎麼每個人在喝完酒之後都能有那麼多故事拿出來聊。

“所以我才想不通啊。”阿遠雙手一攤,一臉鬱悶,“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說他這事情,說出去誰都不會行。他現在倒是比像以前那麼喜歡裝逼了,很坦誠的說,這個事情連他自己都不怎麼行,可是就是這麼發生了。”

“他是怎麼做到的?”高函有些不明白,仔細算了算時間,就算是他的初中同學,現在也應該才大三,大學沒畢業怎麼能去高中當老師?

“當初我們考高中的時候,這小子沒考上,讀了個中專,三年畢業之後就去當了兩年兵回來,之後高中招人,他就去考,結果考上了。”

“我操,真假,關係有點的啊,但如果隻是行政班,也確實可以考進去,對學曆要求沒那麼高。那他現在是什麼編製?”高函問。

“事業編製吧,他還說準備考公務員,能出去就出去,出不去的話以後也要想辦法,在學校裏麵弄成行政編製。但最起碼現在老師的工資還挺高,假期又多,有機會還可以到外麵做些投資。他名義上是老師,但是上的是行政班,每天也沒什麼事,也不用上課,就是在辦公室裏坐著。聽說他現在過得瀟灑得很,家裏買了車,去上班也沒什麼事,一下班就想著去哪玩了。他上的那個班,一個月忙個兩三天,辦公室裏一個主任,一個副主任,還有一個就是他,每天主任都在看電影,副主任就在玩三國殺,他就玩遊戲。最多也就倒點水打掃個衛生。就這樣還能一個月兩千多的工資,又有保險福利,現在才是剛開始,以後隻會越調越高,主要還是時間空出來了,可以做更多的事。隻是我覺得他做那些事情,拿給我們都可以做,憑什麼咱們還得再花錢浪費四年時間,最後一畢業還不知道去哪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