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文蔚自己在香港開了一間店鋪,為此她付出不少時間及心血。單是店鋪的名字就特別地費盡心思。她為其店鋪取名為“Papillae”。Papillae是法語,象征由毛蟲演變成蝴蝶的過程。她說:“我希望客戶踏出我的店鋪時就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
Papillae的最大特色是專門提供個人服務,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我的工作是要令她們的打扮突出其個人風格。我的理想是希望讓每一位女士都能夠在她們的經濟範圍內,將其個人品位表現出來,隻要顧客感到稱心如意,我就有很大的滿足感。”
在Yvette的顧客中,除了上班一族外,不少社交界名人及豪門千金都找她當形象設計顧問,由頭到腳的整個形象包裝設計都是她一個人操辦。服裝設計之餘,Y7ette也會為她的顧客挑選一些配套用品。
Yvette的衣著品味是得到了公眾承認的,“十大傑出衣著人士”就是證明。雖然,她對衣著有濃厚的興趣,但她不會盲目追求牌子的名氣。為了豐富自己對服裝設計的靈感,Y7ette經常參考時裝雜誌,看時裝表演,很多時候還要到歐洲各地進行實地考察。
Yvette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時裝設計師,在香港時裝界享有盛譽。
榮明傑是榮智健的大兒子,現在已成為中信泰富的7位執行董事之一,他已登上商界舞台,開始榮氏新一代的創業風範。
榮明棣,榮智健的小兒子,已開始在商界露頭。
5.榮氏家族在發展中國民族工業中的成功意義
麵粉大王、棉紗大王、紅色資本家,中國首富。百年來,榮氏家族從來都不缺乏這樣的王牌稱號,他們在商場上縱橫馳騁,獨領風騷,為發展中國民族工商業起了重要作用。
在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投身實業。最突出而有影響者是南通張謇,他考上狀元正值甲戰爭失敗之時。他看到政治革新無望,決心投身實業,他集股近二十四萬兩銀創辦大生紗廠,不過,他還得到了張之洞籌辦湖北織布官局時購買而長期置之不用的四萬八千枚錠子作為官股的支持。真正用民間力量來辦工業企業而取得成功者當推榮氏家族。
在甲午戰爭後,在榮氏家族中,首先創辦民族工業企業成功者當推榮宗敬、榮德生兩兄弟。他們自小在榮巷長大,受其父榮熙泰家訓,繼承了水濂公的遺誌,立誌從事族益活動。以後,他們到上海錢莊習業,專心學習金融知識,掌握了融資的本領,榮德生隨其父去廣東厘金局管賬,掌握了有關稅務的各種知識。熟悉金融、稅務可說是辦現代企業的基本功。他們在實踐中受到了這種基本訓練。
清光緒二十年,甲午,即1894年,受中日戰爭影響,榮宗敬所在的專門辦理彙兌的字號倒閉,整整一年被迫失業在家鄉。這時父親榮熙泰患肝病從廣東厘金局回到無錫家鄉,他雖患重病,但仍一心發展事業。拿出自己曆年所有俸給,為自己兒子宗敬辦了一個廣生錢莊,由宗敬任經理,德生管正帳,同時,和廣大花號創辦者榮劍舟的兒子榮秉之合夥,在榮巷開設公鼎昌繭行,收購鮮繭。
榮熙泰長期出門在外,但其根始終在祖籍榮巷,他不會忘記在自己困難時家鄉人對他的親屬的關照,也時刻不忘自己對家鄉應做的責獻,特別是在甲午戰爭後中華民族備受屈辱時自己所應負的責任,榮熙泰一生勞累,肝病已到晚期,在臨終前仍囑咐宗敬、德生致力於族中和社會公益事業,為國家和民族爭氣。
榮宗敬原名宗錦,後自改為宗敬。“敬,不懈於業也”。正是依靠這種敬業精神,兩兄弟經營的錢莊業務逐漸發展,三千兩資本的錢莊年終盈利達五千兩。
有了盈餘,就可以進一步發展事業。時值德生從廣州回來,兄弟合議,錢莊放款不如自辦工業企業,宗敬根據錢莊彙兌多半為上海兩家麵粉廠采購無錫小麥,而德生根據麵粉可以免稅,一致同意從無錫辦麵粉廠入手。此事得到卸職回鄉的廣東厘金局局長朱仲甫的支持,也得到榮秉之、榮瑞馨的支持。共集資3.9萬元,建立保興麵粉廠。保興麵粉廠從1901年動工興建,一年後就正式投產,到1905年,年終盈餘達6萬多兩。
有了舉辦麵粉廠成功的經驗,榮瑞馨、榮宗敬、榮德生等合議,集資30萬兩,在麵粉廠旁邊又建立振新紗廠。振新於1906年動工興建,1907年就開工出紗。
保興和振新是以榮氏家族為主創辦的兩個最早的工業企業,是完全民辦的企業。保興麵粉廠和振新紗廠創辦的宗旨,是為國塞漏卮,為民添衣食。這些企業的創業者們認為“政以業成”,與其發憤世嫉俗之官不如致力於生利之業,以達到振興中華民族之目的,這是他們創辦企業的以民為本的精神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