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婚成了甜蜜負擔(1 / 3)

房子車子花光全家積蓄 大擺酒席讓人疲於應付

頭版

作者:張靜

結婚的目的是什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如此單純美好的一件事,如今卻被演繹得花樣繁多,形式大於內容。“上世紀70年代結婚隻用花600元,80年代花3000元,90年代花3.3萬元,21世紀結一個婚,卻要花上42.62萬元,比30年前整整高出710倍。”近日,網絡上曬出的這張“結婚成本賬單”引發熱議。其實,豈止是高額的花費,繁複的儀式、各種人情世故也讓新人苦不堪言。又是一年“七夕”到,結婚的旺季也隨著金秋時節來臨了,在喜糖甜蜜的背後,結婚正背負著越來越多的苦澀。

4個年代,4個場景

場景1:1972年,北京崇文區,張先生和王女士的結婚現場。

關鍵詞:三大件,36條腿。

上午9點半,小胡同的大雜院裏變得熱鬧起來。20多平米的一套裏外間,住著張先生的父母和妹妹,如今妹妹搬到外屋,拉張簾子和父母一起住,將裏間給小兩口騰出來做新房。新房裏牆上貼著一張毛主席像,兩邊是大紅的喜字。床上擺著王女士的陪嫁:母親新做的兩床大紅緞麵被子。大衣櫃、雙人床、寫字台、梳妝台、八仙桌、4把椅子,正好湊夠了“36條腿”。一塊125元的上海牌手表、一台147元的蝴蝶牌縫紉機、一輛150元的永久牌自行車是“三大件”。今天的大廚是張先生的同學,一個人在小廚房裏忙得熱火朝天。

場景2:1986年,上海閘北區,趙先生和胡小姐的結婚現場。

關鍵詞:婚紗照,新三大件。

新房裏,床頭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婚紗照,是新郎新娘花十幾塊錢在街頭影樓裏拍的。照片上新郎西服革履,戴著白手套,新娘穿著潔白的婚紗,手裏捧著一束五顏六色的塑料花。房間裏最顯眼的家具就是一個巨大的白色組合櫃,裏麵擺著一台21寸的黑白電視。電視機加上一台單開門的新飛冰箱、一個單缸洗衣機,成為80年代結婚的“新三大件”。新郎花60元租了兩輛皇冠牌出租車,把新娘接到飯店。酒席一共辦了7桌,每桌上放了2包香煙、一盤大白兔奶糖,雜七雜八一共花了近2000塊錢。

場景三:1998年,山東濟南,張先生和吳小姐的結婚現場。

關鍵詞:婚慶公司,金首飾。

不到早晨5點鍾,吳小姐就起床讓婚慶公司的人給她化妝、盤頭、穿婚紗。新郎從公司和朋友那兒借來8輛嶄新的奧迪車當婚車,大部分都是公車。從家裏到酒店,一路上都有婚慶公司的人全程錄像。酒席選在當地一家三星級飯店,一共辦了30桌。新郎的禮服是一套名牌西服,花了980元,婚禮當天,上麵的商標都沒舍得剪掉。男方家送給新娘的禮物是一套價值2000元的金首飾。

場景四:2012年,四川成都,周先生和姚小姐的結婚現場。

關鍵詞:五星級酒店,鑽石婚戒。

成都一家高檔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廳裏,近100張餐桌排得密密麻麻,桌子上擺放著近1米高的巨大插花。舞台上巨幅的粉色絲綢流蘇幕布上,五彩斑斕的電子煙花正在綻放。餐桌上擺著五糧液和中華香煙,賓客都是新郎、新娘父母雙方的商業夥伴、老上級及眾多下屬。5名伴娘、5名伴郎陪著新郎、新娘,12個人穿著精致的禮服,挨桌給客人敬酒。新娘手上的鑽戒有1克拉,價值12萬元。

兩代人各有各的累

過去結婚簡單到隻領個證、發點喜糖,如今結婚可絕對是個大工程。婚禮場麵越來越豪華,結婚成本翻倍上漲,可是,新人的幸福感卻沒有伴隨結婚成本的上漲而增加,反而煩惱叢生。

王女士最近因為兒子結婚的事愁得頭發全白了。因為沒房,兒子前幾個女朋友都吹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談婚論嫁的,王女士決定把自己四環邊的房賣掉,在五環外給兒子買一套新房,剩下的錢再在遠郊買一套小房子自己住。沒想到婚禮臨近,又起了爭端。王女士本想讓兒子在三室一廳的新房裏給自己留一小間,可兒媳婦堅決不同意。王女士隻好忍下這口氣。婚禮前一個月,女方家又提出18K白金婚戒“沒麵子”,要求換成鉑金鑲鑽的;接新娘的車檔次太低,要換高級的;辦酒席的酒店“太寒酸”,要換成四星級的。為了給兒子買房,王女士已經花光了所有賣房的錢,連30萬養老錢也搭了進去,每天唉聲歎氣,“一場婚禮要了我們老兩口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