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從外地來的商人都在同一個集市上賣藥材。
第一位藥材商專門從產地購進貨真質優的上等藥材,根據進價定售價,差價不大,從不謀取暴利。按理說,這種誠實商人應該先富起來,可他的生意蕭條,鋪麵冷清,隻有少數知根底的人來買他的藥,隻能勉強維持生計。
第二位藥材商對質優質劣的藥材都收購進來,售價隨顧客的意願而定,出價高就給優等品,出價低就給劣等貨。因為選擇餘地較大,利潤有大有小,所以生意總的說來還比較好,綜合效益還比較可觀。於是,兩年以後,這位藥商成了一名殷實的小財主。
第三位藥材商則專門去大量收購價廉質劣的藥材,然後略作加工,再換上精美的包裝,儼然是一種名牌精品的派頭,可售價並不比另兩家高多少,有時顧客還價或者添加一點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滿足。因為“一個便宜三個愛”,外觀也挺有檔次,經營也比較靈活,所以許多人都爭先恐後的來買藥,生意總是特別興隆,從不愁銷路。不到兩年,這位商人大發起來,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大富翁。
“梨子,你猜猜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讓我想想。”“你可要仔細想想喲!”“我覺得第一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第二個故事我認為是想告訴我們要學會從兩方麵考慮事情,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空間;至於第三個嘛,我認為是想告訴我們要學會變通,但不要用違背社會道德的手段去賺取利益。”“唉!看來你還是想到了一點點,我哥哥說這個故事說明不同的經營之道有不同的結果。第一位藥商可貴,第二位藥商可歎,第三位藥商則可恥。不僅在市場,而且在其他方麵都應當一要誠實、二要靈活、三要不斷改進。”“原來是這樣啊!以後我一定要誠實守信,靈活變通,不斷改進,創新突破!”“我相信你!那我再給你講一個吧!”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的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的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他們300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隻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隻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