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都以為l+l=2,我本來也如此認為(1 / 2)

我:喵叔,今天著實讓我震撼了一番。

喵叔:怎麼說?

我:今天白天上班是,一位前輩走來辦公室說,你們有個字便寫錯了。我們遂問何字。答曰:冒。不信你們都寫寫罷。我們都方方正正寫好:這有何難,上麵一個日,下麵一個目。對曰:你可百度看看呢。百度一番,可有何不同,才知道上麵並非一個日,而是不封口的,類似一個月字。竟感慨到,寫錯了20年之久。

喵叔:也算是很常見的字,平常都沒有發現它的不同之處,仔細看電腦上它也是不封口的。單單大家又都認為它上麵是日字,它竟差點就如此了。

我:是啊,誰能想到,也沒有細細思考過,這一番研究之後竟有一種大收獲之感。

喵叔:這世間啊總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但我們都沒留心也沒細想過。

我:我才想起來一件事,膾炙人口的《登鸛雀樓》作者一說卻很有懸念。

喵叔:這倒不知道,不過路過小學,經常能聽到誦讀。

我:是的,書籍上記載作者是:王之渙,但又可能並非如此。網上有一種說法是,作者是朱斌,朱斌與王之渙是同一時期的人,曾經兩次登科三為禦使。唐玄宗李隆基於天寶三年命大學士芮挺章編輯[國秀集](三卷本)專選聖唐詩作,在這本權威著作中選[登樓]一首署名朱斌,第四句為“更上一重樓”。這“更上一重樓”較“更上一層樓”我覺得更好。

喵叔:誒呀,小夥子還專研了一番。

我:哈哈,是啊,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發現裏麵有如此玄機。

喵叔:是啊,許多常識本以為是鐵板釘釘的,其實大多我們都是望文生義罷了。比如範仲淹的千古名篇《登嶽陽樓記》,寫得雄壯美麗,但曆史考究,他竟然沒去過嶽陽樓,但是又有多少人會說這怎麼可能,他沒去過如何做出這名篇!真相是這樣,慶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範仲淹貶放河南鄧州,慶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範仲淹作記。並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寫此文時作者並未登臨嶽陽樓,隻憑借此圖寫出了《嶽陽樓記》。

我:這也算是不可多得了。許多東西原本的寓意就在那裏,隻是我們不肯專研,真是鬧出許多笑話,我新近就學到三個。

喵叔:哦?不妨與我分享分享。

我:這其一便是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

喵叔:這有什麼嗎,聽起來很惟美。

我:但是可知道他的出處,這原本並非是因景而生,而是指年紀大的人娶了年紀較小的人,反差比較大,亦稱為“老牛吃嫩草”。是說宋代詞人張先在80歲的時候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蘇軾借此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