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醉作品欣賞
書畫文化
陳醉,學者、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位委員會委員。係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側重裸體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代表作有專著《裸體藝術論》,榮獲優秀科研成果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1988年全國十本優秀暢銷書獎。繪畫創作代表作有油畫《火祭》、中國畫《長恨歌》和書法《微雨田桑》。出版畫集有《詩書畫意》等。
畫好不易有格更難——我的中國畫創作體會
陳醉
友人門常開玩笑說,陳醉以“販賣婦女”為業。當然,這是指我的創作,因為我主要是畫女性裸體人物。選擇一個相對穩定的題材很重要,這樣有利於集中精力以求精粹化。我鍾情於此的原因是我一直從事裸體藝術研究——這也是構成“販賣婦女”玩笑的另一個因素——這樣,從感性的興趣到理性的認知,都集中在一個點上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有一方閑章“色目人”,當然不是元朝人的涵義,意在“好色”——如馬克思所說的培養“形式美的眼睛”。
於此更早的,還是繪畫方式的摸索,這與師承有密切的關係。我是學西畫出身,導師是留蘇的,我從他那裏學到了對色彩微妙關係的觀察與表現,對獨特構圖的處理方式,對形式感的敏銳把握與構思運用。在我的油畫作品中能明顯見出師承的軌跡。後來,油畫、中國畫和書法都同時涉獵,加上還有學術研究的根基,創作個性日漸顯露。
評論家給我的中國畫創作定位,有人說是“文人畫”,有人說是“學院畫”。其實兩個都對,而且恰恰是這兩個看似對立的判斷。道出了我的苦心追求與創作特色。如果要我自己定位的話,那就應該是具有文人畫精神的學院畫。其根本就是把握住文人畫的精神,運用好學院畫的基礎。所謂文人畫精神,首先是心靈的自由和文化意蘊的體現,然後是製作過程中的主體隨意性與材料物質性的統一,樣式上的詩書畫印的融為一體。
所以,在作畫時我側重用筆、用線——錢是中國畫的靈魂,線用好了,支柱就起來了,精神就出來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也是用狂草在“寫”人體。在淋漓酣暢中捕捉那意趣天成的效果。將草書與女性人體形象融在畫麵中,再加上特殊的表情、體態的塑造,也許這種對立統一本身就會激起人們某種特有的審美心理,形成一種難以名狀的意味。但另一麵,我又不能完全靠“天成”。作畫時。我都非常著意於造型、構圖甚至構成。這又用上了我的西畫基礎甚至西方現代藝術的創作觀念。不錯,古人也有“經營位置”,但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我融進去的是另一個體係的基因。所以顯得清新、率意、獨特、異趣。畫畫的人往往都有這種體會,即有時一幅作品打動人的未必是因為它的題材重大,或者畫幅巨大,而更多的是繪畫的本體因素在起作用。也許恰恰是一個局部的用筆(油畫則如筆觸)、一小塊色彩的點染(油畫則如透明),或者是一個動作、一個小道具的安排使人產生激動甚至震撼!這些,都有可能從經意或不經意中產生。這些,最終都取決於作品的技藝含金量一捕捉造化美點的技巧和表達造化美點的技巧。而這些都往往體現為某種創作的難度。
還幸虧從小背詩詞,今天也派上了大用場。畫作的題款,我都是用自己原創的詩詞。此外,題詩用什麼字體、大小、如何排放以及用什麼印、鈐什麼位置等。都是需要精心琢磨的。隻有這樣既感性又理性,才有可能給人以匠心獨運的感受。一位作家說:“你的畫很有個性,感覺三個字:美、媚、味。不過歪鼻子斜眼,找老婆我是不會選她們的。”一位畫商說:“你的那些美女很性感,很異樣。可惜就太胖了,腿那麼粗……”但畫照拿。這些評說非常真實而準確,形象地反映了我的風格取向。
藝術。當然離不開“成教化、助人倫”的義務。但從本質而言。她又是心靈自由的釋放,是品格、靈性的對象化。她需要著意,更需要率意;需要感覺,更需要感悟;她需要功力。更需要才氣;她需要內容的厚實。更需要形式的空靈;她需要法度上有源可循,更需要過程中的神助妙得。古人“氣韻非師”、“在外物界尋回自我”等論述是精辟的。畫“好”不容易,畫有“格”就更困難了——那是一種個性、氣質的下意識的流露,而她的底蘊則是整個人格和畢生的修養。我要努力攀登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