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麗 機遇留給有準備的人
視點視評
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工人家庭,在一個大雜院中長大的宋春麗在1964年13歲剛上中學時,被前來招生的廣州軍區歌舞團的老師選上,南下廣州當了一名文藝兵,她說:“1964年10月25日這天,我參軍入伍,先是在歌舞團,在那裏最大的收獲,就是形體上的訓練,5年後我又到了話劇團。”隨著中國的電影業開始複蘇。各個電影廠開始去各地的文藝團體挑演員,這時,宋春麗遇到了人生的一次很大的困惑,她說:“那時我雖然也演了一些話劇角色,但在表演上很不自信,我也沒有其他演員長得漂亮,那時我有一個外號叫‘黑妮兒’,一到有電影廠來挑選演員我就躲屋裏去。”
命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單位領導也覺得宋春麗在表演上前途不大,於是讓她從演員隊出來,去擔任形體老師,宋春麗心裏並不甘心。後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出現了,長影廠來了一個副導演到廣州挑選演員,他是宋春麗的一個鄰居的熟人,他說有一個護士角色,問宋春麗想試試嗎。宋春麗決定試一試。在長影廠《苦難的心》中,宋春麗的這個小護士演得很自然,之後,八一廠的《奸細》劇組去選演員,宋春麗又被導演選中。然後又接拍了八一廠的《女兵》。宋春麗說:“隨著這幾部電影的演出,我的命運發生了很大的政變。”宋春麗順利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從此開始了她之後幾十年精彩的演藝生涯。
母親使她更能接近母親的感覺——這些年宋春麗在熒屏上塑造了很多母親形象,像《娘》、《家常菜》、《獨刺》、《大地情深》中的母親,演了那麼多的母親,宋春麗說是自己的母親使得她更能接近母親的感覺。宋春麗的母親一生經曆坎坷,但堅強地支撐起家庭,宋春麗說:“我現在拍戲,經常母親點點滴滴的生活就出現在我眼前。演《娘》、演《家常菜》,有時演著演著我自己都感覺,我怎麼越來越像自己的母親了,發脾氣、哭,都是母親的模樣。”
哪怕是豁出命去,都希望把戲演好——而近些年來,宋春麗身體不好,經常要吃速效救心丸,“我從《娘》這部戲開始吃的救心丸。從此以後,基本就是救心丸不離身,這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演員如果遇上自己喜歡的角色、喜歡的作品,就會毫不顧忌地付出,哪怕是豁出命去,都希望把戲演好。”在拍《大地情深》時,宋春麗一度感覺自己快不行了,也一度發誓,再也不拍攝那種需要情緒變化很激烈的戲,但是當記者問她,如果又遇上好的角色時,怎麼辦,她說:“我是好了傷疤忘了疼,要是有這樣的好戲,也許我還是要上。”
機遇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談到一個演員在藝術道路上要經曆哪些階段,才能達到遊刃有餘的演技高峰。宋春麗說:“演員的身體既是創作材料,也是創作工具,在表演上要怎樣進步,還是因人而異,有的演員好像沒經曆過太多階段,就能達到很高的表演水平,而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悟到這個東西。有的人在經過很多磨煉之後突然開竅了,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員來說,首先還是要努力、刻苦,才能有所收獲。機遇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