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1)

十二經絡所屬:

手太陰屬肺手少陰屬心手厥陰屬包絡

足太陰屬脾足少陰屬腎足厥陰屬肝

手太陽屬小腸手少陽屬三焦手陽明屬大腸

足太陽屬膀胱足少陽屬膽足陽明屬胃

四診易知:

望色:額心鼻脾左頰肝右頰肺顴腎麵上之部位可察也。

肝青肺白心赤脾黃腎黑麵上之五色可察也。

部位察其相生相克。五色察其有神無神。大抵外感不妨滯濁,久病忌呈鮮妍。惟黃色見於麵目,既不枯槁,又不浮澤,為欲愈之候。

望舌色:舌上無胎為在表,鮮紅為火,淡白為寒,(指無胎言)。若有白胎為半表裏。黃胎為在裏。黑胎病入少陰多死。胎潤有液者為寒;胎燥無液者為火。舌上無胎如去油豬腰子為亡液,名鏡麵舌,不治,宜與病症相參不可執一。

聞聲:

氣衰言微者為虛。氣盛言厲者為實。語言首尾不相顧者為神昏。狂言怒罵者為實熱。痰聲漉漉者死。新病聞呃者為火逆。久病聞呃者胃絕。大抵語言聲音不異於平時為吉。反者為凶

問症: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咳俱當辨,九問久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切脈:

左寸心小腸左關肝膽左尺腎膀胱

右寸肺大腸右關脾胃右尺命門三焦。

脈法統論:

何謂無病之脈,一息四至是也。

何謂五藏平脈:心宜洪、肝宜弦、肺宜濇、脾宜緩、腎宜沉。又兼一股衝和之氣乃胃氣也。

何謂四時平脈:春宜弦、夏宜洪、秋宜濇、冬宜沉,四季之未宜和緩是也。

何謂男女異脈:男為陽宜寸大於尺,女為陰宜尺大於寸是也。婦人有孕之脈尺大而旺,或心脈大而旺也。婦人血崩則脈尺內虛大弦數也。婦人半產則脈革,婦人產期至則脈離乎經常也。若尺脈微弱而濇,小腹冷、身惡寒者,此則知婦人無子也。小兒之脈七至為準也。

持脈秘旨:

脈之為道

一曰浮,浮者輕手著於皮膚之上而即見為表病也。

一曰沉,沉者重手按於肌肉之上而始見為裏病也。

一曰遲,遲者一息脈來二三至或一息一至為裏病也。

一曰數,數者一息脈來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為熱病也。

一曰細,細者脈狀細小如線主諸虛之病也。

一曰大,大者脈狀粗大如指主諸實之病也。

一曰短,短者脈來短縮上不及寸下不及尺為素稟之衰也。

一曰長,長者脈來迢長上指魚際下至尺澤為素稟之盛也。

浮而數為表熱,浮而遲為表寒。

沉而數為裏熱,沉而遲為裏寒。

又於表裏寒熱四者中審其為:

細,則屬於虛,大,則屬於實。

又須於表裏寒熱虛實六者之中審其為:

短,知素稟之衰,療病須兼培其基址;

長,知素稟之盛攻邪務絕其根株此憑治病之秘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