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厚下臉麵,把忍的功夫做到家(1 / 3)

《厚黑學》主張,人在處世中一定要學會忍,一定要能忍。為什麼要忍呢?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忍是一種權變,更是一種智慧。忍是為人處世的必備功夫。自古以來,能忍者才能左右逢源成就大事。

百忍成金:忍是成大事的利器

在我們處世的過程中,忍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學會忍,你必須要能放下身架,磨掉銳氣,這是靈活處世的第一步。俗話說,百忍成金。對任何人而言,隻有懂得了忍的內涵才算真正的成熟。忍是一種理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成熟。一個追求成功的人在關鍵時刻,一定要忍得住挺得住。

曆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憑借善忍而成就一生功績的。這個人就是興漢三傑之一的張良。有一天,張良打柴回來路過一座小橋時,一位身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腳上的草鞋丟到了橋下,並且看著張良說:“小子,去把鞋給我撿回來。”張良愣了一下,心想明明是這個老人家故意把鞋丟到橋下的,為什麼卻要我去撿呢?可是張良轉念一想,老人家年紀大了,幫幫他又有什麼不可呢?於是,張良放下手中的柴擔,到橋下取回鞋子遞給老人。老人坐在橋頭,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說:“給我穿上!”於是,張良就跪在地上,把鞋子給老人穿上。老頭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這孩子很不錯,值得教導,五天以後天一亮,你就來這兒和我見麵。”

五天後,天剛剛亮,張良就來到了橋上,誰知那個老人已經坐在橋上等著張良了。老人很生氣地說:“年輕人這麼不守信用,和長輩約會還敢遲到,長大後還能有什麼作為呢?五天以後天一亮,你就來這兒和我見麵。”老人說完扭身就走了。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經先到那裏了。老人十分生氣地說:“我已經聽見三遍雞叫了,你怎麼才來?五天以後再早一點來見我!”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從床上爬起來,到橋頭去等著那個老人。不一會兒,那個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小夥子,你要成就大事業就必須信守約定,說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接著老人又從懷裏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書,對張良說:“讀了這本書,就可以成為皇上的老師。”說完,老頭就離開了,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張良非常珍惜這本書,認真地學習,從中學到了很多謀略,並且還時刻遵守老人的教誨,嚴格要求自己,立誌永遠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這樣才能讓別人信任自己,從而成就一番大事。果真,張良後來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

之前的張良年輕氣盛,甚至還隻身刺殺過秦始皇。在經過老人的教誨之後,他的為人處世風格有了很大的轉變。其實,橋頭的老人用傲慢無禮的態度來考驗他,目的是使得張良能經受得住屈辱。如果張良能忍受,那麼以後就可以成就大事業。老人認為張良才能有餘,而擔憂他的度量不夠,因此要挫挫他的銳氣,使得他能夠忍小辱而成大計謀。可以說,帶領張良走上成功之路的就是那位橋上老人。雖然老人給張良的兵書功勞不小,但是歸根結底得益於老人對張良性情上的教誨與磨煉。

後來,司馬遷這樣評價張良:“我原來認為他一定是一個很高大而且特別魁梧的偉丈夫,等看到畫像,才知他就像一個女人那樣纖細。”後來的張良整個形象都變了,整個氣質也變了,原來是去行刺秦始皇的一個無比英勇的凶狠的怒發衝冠的殺手,後來不斷修煉,一點一點地做減法,減去一點一點的剛烈之氣,曆練成能屈能伸的厚黑之人了。

張良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人自我磨煉的過程。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能忍能容,能屈能伸。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成大事者是磨煉出來的,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一樣,熠熠生輝。

蘇東坡也曾經評價過張良,他說:“少時張良雖有複仇大誌,卻不能屈己尊人,這不過是凡夫俗子的勇猛。那位橋上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餘,但擔心他缺乏度量,所以才無情地挫傷他那年輕氣盛的剛強暴躁的脾氣,讓他能夠忍受那些微不足道的憤怒,而去實現他遠大的謀略。橋上老人與張良平生素不相識,突然在荒野相遇,卻傲慢地命令張良去替他做奴仆所做的事,而張良卻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點也沒有驚詫憤怒的情緒,這就說明張良已經成熟了,秦始皇已經不能驚擾他的謀略而使其盲動,項羽也無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險了。”

古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忍是一個人個性意誌堅定的表現,更是一個人處世的謀略。

尤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得事事如意,如果我們能學會忍耐,必將受益終生。厚黑學在李宗吾眼裏,是打人的拳頭,要學就要學精,而忍則是為人處世的利器,它能幫助我們擺脫困境,讓自己處於一個更加主動的地位。這就是厚黑學給我們的啟發。

放下麵子,把冷板凳坐熱

《厚黑學》中說,能忍的人能夠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一個人如果能夠忍,就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止他前進的腳步。忍能夠幫助人在實際生活中左右逢源,暢行無阻。但是對於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人要能忍就必須放棄所謂的麵子和虛榮。

從實際情況看,人們的麵子觀念有天壤之別,它們在處世中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別。某工廠有個推銷員,原本臉皮很薄,做什麼事情都很害羞。他第一次參加工作,出去推銷產品就碰了釘子,連續半年沒有推銷出去一件商品。他灰心喪氣,說自己水平低,抱怨自己不是搞推銷的材料,於是就想打退堂鼓。一位老業務員對他說:“你的問題不是在水平上,而是臉皮太薄,什麼時候臉皮練厚了,你就開始成功了。”從此他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不再怕碰釘子,硬著頭皮幹下去。後來,他成了出色的推銷員。他在談自己的成功體會時說:“人要講自尊,這無可厚非,但是講自尊講麵子要看用在什麼事情上。幹推銷這一行,你如果臉皮不厚那麼趁早別幹。

有人說我臉皮厚,這話不假,這也是練出來的。顧客是上帝,你要顧客買你的商品,你就不能當‘大爺’,必須學會當‘孫子’。人家給臉色看,你要忍耐這一切,要裝作沒有看見,照樣和他們溝通,想法子使顧客掏腰包。如果你整天就想著麵子,做推銷是很難成功的。”

處世厚黑學主張,任何人如果自尊過盛,臉皮太薄必定吃不開,你不妨把自己的厚皮變得厚一點,對待一些生活的非難和敵意一定要保持理智和冷靜。從處世的實際需要出發,使自己保持一定的彈性,做到當厚則厚,當薄則薄,才是最聰明的處世之道。

所以,對你而言,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控製自己情緒,把握適當的彈性,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在處世中如何讓麵子保持彈性的技巧。

一、讓麵子服務於交際的需要

大凡過於敏感的人,總是把麵子看得很重,把自己放在了非常被動的處世地位。為此,你應把看問題的立足點變一下,不要光想著所謂的那些麵子,還要看到比麵子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事業、工作、友誼等等。如果遇事你多想想這些,那麼你就能很好地處理麵子問題了。其實,這還不夠,你還應堅持把實現處世的宗旨看得高於麵子,讓麵子服務於處世的實際需要。

有了這種思想基礎,你就能對自己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製,就能經得起刺激,顯得更有氣度和修養,就不會過分脆弱。即使是你受到刺激,也不至臉紅心跳,甚至不急不惱,哈哈一笑,照樣與對手周旋,表現出高調的姿態,直至處世的成功。總之,懂得了麵子與處世的關係,你就會具有很高的處世能力了。

二、處世的時候,別把冷遇太當回事

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人的麵子將麵臨很大的挑戰,所以你要特別注意。

有時候,你出現在交際場上,可能成為不速之客,坐了冷板凳,你會感到一種羞辱,但千萬不要發作。這時,你不妨多想一想你的使命、職責,為了完成任務,迅速增加對冷遇的承受力。你不妨假設對方給你的冷遇不是成心的,而是另有原因。這樣你的心理就不會過分傾斜。

於是,你可以把臉一抹,繼續和對手周旋,結果就大不相同了。

有時候,自己花了很大的心血做了一件自認為很不錯的事情,滿心希望他人會給以肯定、讚賞。沒想到,對方一棍子打過來,全盤否定。這時,你的麵子肯定會受到強烈刺激,出現嚴重的失衡,感到羞辱、憤怒,繼而為了挽回麵子,進行辯解,甚至是爭吵。但這就錯了。因為這樣維護自尊、麵子,隻會給自己臉上抹黑。所以要理智一些,以厚臉皮接受這種事實,效果可能更好些。

有些人害怕批評,一聽到批評,自尊心就受不了,特別是當眾挨批更是難為情。在這種情況下,臉皮也要厚一點。不要把批評當成是別人有意整自己,而看成是為了自己好。這樣的態度,不但不會丟麵子,反而會改變他人的看法,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正如厚黑大師李宗吾所說,在處世不妨學一學厚黑之道,這樣或許你能減少一些阻力和障礙,才能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明哲保身,惹不起躲得起

厚黑大師李宗吾說:“在人處世中,當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或者危難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利用忍耐暫時躲避。”其實,你這樣做,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辟蹊徑重新占據主動。當然,忍字頭上一把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就需要你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很高的個人修養。

明朝蘇州城裏有位尤老翁,開了間典當鋪。一年年關前夕,尤老翁在裏間盤賬,忽然聽見外麵櫃台處有爭吵聲,就趕忙走了出來。原來是一個附近的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夥計爭吵。

尤老翁一向謹守“和氣生財”的信條,先將夥計訓斥一通,然後再好言向趙老頭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