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是一種修養,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隻有純樸的心靈不被浮塵所染時,你才會享受到平和所帶來的恬美生活。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學會平和自己的心態,對身體健康乃至事業的成敗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人的心態、心境能夠悠然、恬靜、積極健康、順其自然,那麼即使麵對重重壓力,也會坦然接受快樂的生活。當然,在物欲橫流、誘惑重重的今天能夠做到平和並非易事。我們會時常被外界的刺激攪得心神不寧甚至坐臥不安。要重新穩固我們生活的定力,回歸平和的心態,就需要常常給自己的心靈洗洗澡,獲得心理釋放。
平和的心態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一種麵對榮譽、金錢、利益的達觀與豁達。隻有當心態平和而又不失進取,人生才會更加自由奔放與灑脫。
心態智慧經
平和的心態使人生更有意義
任何一次成功都僅僅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驛站,它來源於平實,歸終於平實。
——艾青平和的心態是人們在生活中經過千錘百煉而達到的一種崇高的境界,一種高深的修養。具有平和心態的人,能夠正確地看待人生,他們不會為權力、地位、金錢的誘惑而放棄人生的道德準則,他們的心境坦然而又平實。擁有平和心態的人,永遠可以保持悠然、恬靜和健康的身心,從而顯得從容有致、胸懷博大。
被西方譽為“美國國父”的喬治·華盛頓,就是一位心胸坦然,從容有致的心態平和的人。華盛頓是美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活動家。他作為正麵指導國家前進的一位開國元勳,受命於美利堅民族危難之際,執政於合眾國初創之時。在美利堅民族由爭取獨立的革命戰爭轉變為百廢俱興的和平建國時期,由君主政體轉變為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轉折點上,華盛頓被人民推上曆史舞台恪盡其職。
在約克鎮大捷後,獨立戰爭勝利在即。這時,建立什麼樣的美國這一重大問題凸現在人們麵前。1782年5月,大陸軍上校尼古拉給華盛頓寫了一封長達七頁的信。信中說,當今世界上,各大國無不實行君主統治。美國獨立後,也宜實行君主製。而您“既有把我們從顯然非人力所能克服的困難中引向勝利和榮譽的能力,又有應該得到並且已得到軍隊普遍尊重和尊敬的品質”,因此,您既能“在戰爭中引導人們走向勝利,同樣應該在和平道路上領導大家順利前進。”意思清楚極了,美國君主非華盛頓莫屬。而對金燦燦的王冠,具有民主共和思想的華盛頓半點也沒有動心。他立即給這位部下寫了回信。信中說:“我認真閱讀了你要我仔細閱讀的意見,感到非常意外和吃驚。……如果你重視你的國家,關心你自己或子孫後代,或者尊重我,那麼,我懇求你,從你的頭腦裏清除這些思想,而且決不要讓你自己或者任何別人傳播類似性質的看法。”就這樣,華盛頓嚴辭拒絕要他當美國國王的呼籲。一年多後,華盛頓自動辭去大陸軍總司令職務,解甲歸田,隱居在自己的莊園裏。一位曆史學家描述說,他踢開了王冠,藏起了刺刀。
1789年2月,華盛頓當選為總統。此時的華盛頓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你應當相信我,我以最莊嚴的方式向你保證,我沒有去謀求這個職位,相反,我已經盡我所能竭力回避它,除了因為我不願意與你和家人離別,更重要的是,因為我自知能力不足,難以勝任此重任。我寧願與你在家中享受一個月人間的天倫之樂,這比我在異鄉呆49年所能找到的歡樂要多得多。既然命中注定委任於我,我希望能夠通過接受此任來實現某種崇高的目的。”兩個多月後,他到臨時首都紐約,準備上任。這時卻冒出一個“上尊號”問題。原來,參議院中的一些人提出,為了表示對華盛頓的尊敬和謝意,除了“總統”這一稱號,還應再獻上一個“尊號”。於是,“民選的君主陛下”、“民選陛下”、“最仁慈的殿下”、“合眾國權利的保衛者”、“合眾國總統殿下”、“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殿下”和“美利堅合眾國權力的護國主”等“尊號”便被提出來了。一時之間,鬧得沸沸揚揚。華盛頓不讚成用“尊號”,對上“尊號”的人極為厭煩。他認為,無論給總統添加什麼“尊號”,都會帶來負麵影響。直接的後果是引起擁護共和製的人們的懷疑和憂慮,使他們對總統和新政府失去好感。
華盛頓還主張,由選舉產生的各種官員都必須實行任期製,這是民主的一個重要體現。既然1787年美國憲法規定總統任期為四年,期滿卸任,理所當然。作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的任期應至1793年3月3日結束。他不僅作好了期滿卸任的準備,而且提前宣布不謀求競選連任總統。他認為,如果一直到停止呼吸才由副總統繼任,這不就是終身製了嗎?那和君主政體又有什麼區別呢?雖然由於各方麵的擁護與要求,華盛頓又擔任了一屆總統,但在第二屆任期結束前一年,他就明確表示絕不再連任。1796年9月,他出人意料地在費城一家報紙上刊登“告別演說辭”,向公眾正式表達他的這一意願。次年3月3日,在告別晚宴上,他“最後一次以公仆的身份為大家的健康幹杯。”六天後,他帶領家人踏上返回自己莊園的歸程。其實,美國憲法隻規定了每屆總統的任期,並未對總統連任規定任何限製。從華盛頓的情況看,他若想連任下去不會有什麼問題,甚至思想激進、民主意識鮮明的傑弗遜也曾認為華盛頓可以成為終身總統。1784年2月1日,華盛頓將自己離職以來的感受以明快的筆調告訴了大西洋彼岸的拉法葉特:“親愛的侯爵,我終於成了波托馬克河畔的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了。在我自己的葡萄架下乘蔭納涼,聽不到軍營的喧鬧,也見不到公務的繁忙。我此刻正在享受著寧靜而快樂的生活。而這種快樂是那些孜孜不倦地追逐功名的軍人們,那些朝思暮想著圖謀劃策、不惜滅他國以謀私利的政客們,那些時時刻刻察言觀色以博君王一笑的諛臣們所無法理解的。我不僅僅辭去了所有的公務,而且內心也得到了徹底的解脫。”華盛頓退休之後安詳平和地在鄉間過著逍遙自在的田園生活,他做著自己愛做的事情,諸如農田實驗、環境布置甚至還提出並實施了美國西部開發的計劃。在大量私人時間的條件下,他能夠最大限度地享受個人的心理空間。權力、地位、財富,很少有人能夠抵抗住它們的誘惑,華盛頓不為所動,放棄了自己稱帝、拒絕了許多手下向其獻媚的冠冕堂皇的稱呼,對於權利並不沉迷,這一係列的行為沒有平和的心態是不可能做到的。正因如此,他得到了美國人深深的懷念和長久的尊敬。
平靜的心使你永遠擁有喜悅
真正的幸事往往以苦痛、喪失和失望的麵目出現;隻要我們保持心靈的平靜,我們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美〕約瑟夫·艾迪遜身體對於食物的反應,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而情緒對於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則影響心理的健康。每天我們所經曆的事情,有愉快的,有悲傷的。這時,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平靜的心了。
如果我們的心境理智平和,自然會過濾掉所有對我們不利的思想和情緒,遠離其影響。我們要拋開所有消極與否定的思想,才能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而所謂的“拋開”,也包括把消極的思想,轉變為積極的思想。也就是我們要多想想愉快的事情,不要去鑽牛角尖。歐·亨利曾經因為犯案而被判刑,其後他並未因此而憤世嫉俗,而是致力於寫作,終於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人物。傑克·倫敦把早年遭受的挫折寫成小說,成為全國知名的作家,那些故事至今仍然被視為文學的瑰寶。挪威的移民努特·漢生一生嚐試許多事情均告失敗。最後,在絕望之中,他決定把所有失望的故事寫成一本書,書名是《饑餓》。這本書讓漢生贏得諾貝爾文學獎,來自世界各地登門求稿的出版商絡繹不絕。狄更斯的初戀失敗了。他沒有從高樓上跳下輕生,或是吞服大量的安眠藥。他把苦戀寫成《大衛·科波菲爾》一書,使他在文壇上大放異彩,擁有無上的榮耀和財富。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一生所經曆的事情,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事情的感受及反應。每個人都可以把所有不愉快的經驗轉變成對個人及世界極有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