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把夢想交給自己(1)(3 / 3)

在現在知名的食物中,炸薯條的發明也是這樣的“神來之筆”。美國印第安人克魯姆是餐廳中的廚師,有一天來了幾個法國客人,他們嫌他製作出來的油炸食物太厚太硬。克魯姆知道後很生氣,他隨手拿過一隻馬鈴薯,切成很薄的片,扔到了油鍋裏。起鍋後就送到法國客人的桌上。誰知客人一吃,大呼好吃。從此這種炸薯片風行開來,最後成為肯德基、麥當勞首推的主食。

人生感悟:別忽略你生活中的偶然,也許它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打破成功的模式

那是一場從悉尼到墨爾本的馬拉鬆長跑比賽,全程共有635公裏。在這場殘酷而激烈的比賽中,雲集著各國長跑高手。

令人稱奇的是,選手中有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老人,他叫克利夫,已經61歲了。他穿著高鞋幫的套鞋,拖著滑稽的小碎步。

所有的人都認為,像他這樣條件的人參加如此大強度的比賽,簡直太自不量力了。如果他能夠堅持跑完一半的賽程,就已經算是一個奇跡了。

結果,這位克利夫先生卻擊敗了所有參賽的選手,奪得了本次世界級馬拉鬆長跑比賽的冠軍。

人們聽到這個結果時,都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或者是裁判“發瘋了”。但克利夫的的確確把冠軍的獎牌掛在了脖子上。

他為什麼會獲得成功呢?這跟這項運動的世界模式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年來,許多參加這樣等級比賽的運動員,遵循著這麼一條不可違背的“真理”:他們認為,像這麼高強度的長距離比賽,必須是每跑18小時,然後休息6小時。然而,克利夫先生從來就沒有聽說過這個“真理”。所以,在比賽的時候,他總是一個勁兒地奔跑。實在累的時候,他才會坐下來稍作喘息。爾後,他便起身繼續奔跑。正因如此,他才戰勝了所有世界級的長跑運動員,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人生感悟:如果把別人成功的模式,當作檢驗自己行動的惟一標準,那麼就隻能遏製自己潛力的進一步發揮,隻有那些敢於打破常規模式,並用堅強意誌去塑造人生目標的人,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成功源於3馬克

阿迪和魯道夫是同齡的兩兄弟,他們的父親是小鎮上的一位鞋匠。從小兩兄弟就跟著父親認真地學修鞋,而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整天到處玩耍,因為他們家境貧寒。父親的鞋攤需要他們的幫忙,這樣日子才能過得稍好一些。兩兄弟12歲那年,他們基本上都能不依靠父親的指導而完成整個修鞋的工作,隻是出價還價方麵還得靠老到的父親。這一天,父親有事外出了,留下兩兄弟在修鞋攤上。這時,有一個衣著不太光鮮的年輕人來領鞋,阿迪找出他的那雙已經補好的鞋:兩隻鞋的鞋底都斷裂了。可是當初年輕人卻拒絕換掉整個鞋底,他隻吩咐阿迪在斷裂的那半邊鞋底墊上一塊車輪膠皮,因為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錢。阿迪收取了年輕人5馬克費用,年輕人換上那雙修好的鞋,謝過兩兄弟就離開了。

這時魯道夫一臉疑惑地對阿迪說:“昨天晚上父親不是說這雙鞋得收取8馬克嗎?兩隻鞋底都斷裂了,鞋麵還有幾個破洞,先不說我們工作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光成本也不止5馬克啊?阿迪,你是不是記錯了?我去把他追回來吧。”

阿迪坐下來喝了杯水,然後對魯道夫說:“難道你沒看出來他並不是一個富有的人嗎?那麼破舊的皮鞋還拿來讓我們修補,而且補好了以後立刻就把它穿上,你沒看見他剛才是穿著一雙拖鞋來的嗎?我們少收了的3馬克,說不定對他會有很大的用處呢!你放心好了,魯道夫,要是父親問起這件事來,我會自己掏錢補上那3馬克的,那隻不過是我5周的零花錢罷了。”

人生感悟:正是這種助人的勇氣和善良的愛心,阿迪在以後不斷地取得成功,最終創立了如今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生產企業——阿迪達斯公司。

你努力了嗎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河水衝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衝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那一刹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隻能到芝加哥讀中學,家裏沒有那麼多錢。那時,母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複讀一年。她則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1933年夏天,家裏湊足了錢,母親帶著男孩踏上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那裏,母親靠當傭人為生。男孩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中學,後來又順利地讀完大學。

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費,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願接貨,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作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她最後還是同意將家具作為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