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瀕臨心靈窒息和精神危機時,最需要一雙手幫他推開一扇心窗,當然,那應是一扇充滿歡樂與希望的心窗。其實,這隻是舉手之勞,人人都不難做到,但往往漠視了,遺忘了,甚至不屑為之了……
董事長的決策
1933年,正當經濟危機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加利福尼亞的哈理遜紡織公司,因一場大火化為灰燼。3000多名員工無可奈何地回到家裏,等待著董事長宣布公司破產和失業風暴的來臨。在無望而又漫長的等待中,他們終於接到了董事會辦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員工繼續支薪一個月。在全國上下一片蕭條的時候,能有這樣的消息傳來,員工們深感意外。他們驚喜萬分,紛紛打電話或寫信向董事長亞倫·傅斯表示感謝。一個月後,正當他們為下個月的生活發愁時,他們又接到董事會辦公室發來的第二封信,董事長宣布,再支付全體員工薪酬一個月。員工們接到信後,不再是意外和驚喜,而是熱淚盈眶。在失業席卷全國,人人生計無著的時候,能得到如此照顧,誰不會感激萬分呢?第二天,他們紛紛擁向公司,自發地清理廢墟、擦洗機器,還有一些人主動去南方一些州聯絡被中斷的貨源。3個月後,哈理遜公司重新運轉了起來。現在,哈理遜公司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
正是因為亞倫·傅斯對員工的智慧,才使哈理遜公司迅速起死回生。
人生感悟:多為別人著想,別人也就會為你著想。在人際關係中是這樣,在商業競爭中,也同樣如此。
杯內杯外
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們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些跳蚤,發現跳蚤很輕易地就跳了出來。根據測試,跳蚤的跳躍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動物界的跳高冠軍。接下來,生物學家再次把這些跳蚤放進杯子裏,並用玻璃罩蓋住,跳蚤每跳一次,都會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最初它們並沒有停下來,還是不停地跳。一次次地被撞,終於,跳蚤變得聰明起來,它們開始根據玻璃罩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經過一段時間,這些跳蚤再也不會撞到玻璃罩,而在杯內自由地跳動了。之後,生物學家把玻璃罩輕輕地拿掉,發現跳蚤還是按照原來的那個高度繼續跳;過了一周,那些跳蚤依然如故。它們已經習慣了輕輕地跳,從跳高冠軍變成了可悲的爬蚤!
後來,生物學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一盞點燃的酒精燈,隨著溫度的升高,跳蚤的潛能被調動起來,它們全都跳出了杯外。
杯內杯外,生活環境的改變使跳蚤迷失了自我。玻璃罩罩住了它們的潛意識,使它們喪失了最初的原動力,扼殺了它們行動的欲望和潛能的發揮。
人生感悟:將自己置身於命運的懸崖上,不給自己後退的路,那麼,我們人生的路上就會多一些進取,少一些頹廢;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敗了。
僅需一隻媽蟻
電台裏正在直播一道搶答題:一根蠶絲怎樣才能穿過千回百轉的“迷路”?主持人還補充說,“迷路”是有機玻璃做的,孔很細,也很曲折。聽眾的電話把主持人累得夠嗆,有的人說用一根很細很細的針——但這樣的針到哪裏去找,即使找到了,誰又有本事讓它不斷地“委曲求全”,一根不會兜圈子的針,憑什麼帶領一根蠶絲穿過漫漫長夜一般的孔洞?也有的聽眾說,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更有聽眾說,蠶絲可以穿過去,但前提是把“迷路”切開……當所有的人都回答不出來的時候,主持人說,僅需一隻螞蟻就行了,把蠶絲拴在螞蟻的身上,小小的螞蟻就會像我們人類走大路一樣,把蠶絲從入口帶到出口了——主持人最後還不忘恰到好處地幽了一默:當然,如果你在出口處放一塊糖,螞蟻會爬得更快一些。這個故事有一定啟發性,我們不妨把“迷路”看做人生的某種困境、把蠶絲看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它的難度不亞於“帶著比駱駝還要龐大的困難穿過現實的針眼”而最終使這個難題迎刃而解的,卻是一隻毫不起眼的螞蟻。和我一樣,你肯定有過束手無策,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那麼,別慌,請運用你的智慧,尤其初涉人生旅途之時,更要找找那隻該來而暫時沒來的“螞蟻”。
要想做好一件事,光有熱情、信心、毅力還不夠,還要講究策略與方法。比如,麵對僅比橋洞高一點的船,你怎樣使它安全地行駛過去?是拆橋還是降水?答案是這樣的:隻需搬一定量的石頭在船艙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