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中國曆史中的謎團(1)(1 / 3)

翻開中國曆史,當我們帶著無數疑團回溯曾經發生的故事,讓我們感慨萬千。一些故事內容僅隻是當時人物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而謠設的“佳作”,但留給後人的卻是永遠解不開的謎。

不懈地揭開曆史人物的謎團,才是我們開啟中國曆史大門的惟一鑰匙。看著先人的恩怨權奪,給曆史留下無數謎底;想著皇權裏的血跡斑斑,給我們足以反思人生: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人生除了名利權力還有生命更值得去珍惜。

1.秦始皇生父之謎:史家的謠傳還是呂不韋的彌天大謊?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誰?異人還是呂不韋?在我們一貫的觀點是:秦始皇為呂不韋所生。然而在現在的考證中,似乎又站不住腳,難道是史家的謠傳,或是呂不韋的彌天大謊?

在曆史的長河中,曾有無數個令人解不開的謎,有些到現在,還爭論紛紛。我們以解剖曆史,認識曆史的唯物心態,去揭開曆史的真麵目。

秦始皇是不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是眾多的曆史學家爭論不休的問題,今天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

在司馬遷的《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如是說: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於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固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於政。

要了解這件事,還得從呂不韋到邯鄲經商說起。

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禹縣)大商人,到趙國首都邯鄲經商,路遇一位王孫,姓蠃,名叫異人——他就是子楚,子楚是他後來改的名。異人的祖父是秦國國王昭襄王,父親是太子嬴柱。秦趙結盟,互派人質,異人被送到邯鄲。不久,秦國撕毀盟約,出兵攻打趙國,趙國雖然沒有殺死異人,但從此不再禮遇,異人生活窘困,形同乞丐。呂不韋到邯鄲不久,就聽人說起異人的情況。驀然,他心頭一亮:此人不正是一件奇貨嗎?他決定利用異人搞一次政治投機。

一天,呂不韋登門拜訪異人。寒暄過後,呂不韋單刀直入:“鄙人能讓你的門第高大起來。”

“哈哈……”異人笑了起來,“還是先去高大你自己的門第吧。”他有點看不起這個鬼頭鬼腦的商人。

呂不韋也不惱,兩眼盯著異人,說:“鄙人的門第需等您的門第高大了以後,才能高大起來。”

異人一聽呂不韋話裏有話,就把他拉到身邊坐下。

“秦王老了,太子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日後誰能成為太子接班人,就看華陽夫人喜歡誰了。您兄弟20多人,您排行居中,又不得寵,還長期在趙國做人質。日後太子即位,您是沒有條件與兄長們爭奪太子之位的。”呂不韋娓娓道來。

對此,異人自然明白,他連能否活著回國都感到渺茫,對儲君之位就不敢有非分之想了。他點點頭,沮喪地說:“是的。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呂不韋道:“鄙人雖窮,但願出千金去秦遊說,讓您成為儲君。”

異人驚喜不已,叩首拜謝:“苟如是,願與先生共有秦國。”

呂不韋等的就是這句話。

事後,呂不韋拿出500斤黃金給異人,讓他在趙國活動;又拿出500斤黃金購買了大量的珍寶,自己帶著,西去秦國。到了秦國都城鹹陽,他登門拜見華陽夫人的姐姐,請她把珍寶呈給華陽夫人,並讓她捎話給華陽夫人:“異人聰睿,結交的都是天下英俊,他常對人講:‘我的終身依靠就是夫人了,日夜都在思念夫人。每當想起夫人,不禁淚下。’”華陽夫人接了禮物,深為異人的孝心所感動。呂不韋聞訊,料定可以說動華陽夫人,他麵授機宜,讓華陽夫人的姐姐以她自己的身份出麵,再去遊說:“我聽說,憑姿色而得寵的,年老色衰,就會失寵。夫人備受太子寵愛,可惜沒有兒子,何不從別的妃子生的孩子中選一個賢孝的,立為您的兒子。這樣,太子在,您可以富貴;太子不在了,收養的兒子即位,也不致失去權勢。您現在一句話,就可以永保富貴。若不趁現在得寵時打好基礎,待容顏衰退,想進一言,都沒機會了。”華陽夫人點頭稱是。姐姐見狀,亮出了呂不韋交給她的底牌:“異人孝順,人也聰明,他知道自己排行居中,他的生母又不得寵,按說接班人沒他的份。若您立他為嗣,他肯定感恩戴德,你一生富貴就無虞了。”這話雖是為了異人,但表麵上卻字字句句都是替華陽夫人著想。華陽夫人被說動了,答應勸說太子,立異人為嗣。

幾天後,趁著嬴柱高興,華陽夫人委婉地談起在趙國做人質的異人,誇他賢明。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妾有幸列位後宮,可不幸無子。懇求殿下立異人為嗣,使妾有個依靠。”嬴柱一向對愛妃百依百順,當即便答應了,怕華陽夫人不信,還刻了五符作為憑證。

呂不韋大喜,急忙趕回邯鄲,告訴異人,異人更是歡天喜地。

呂不韋請異人到他在邯鄲的家吃酒,異人欣然而往。

於是,便發生了司馬遷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述的那一幕。

“大期”,《史記集解》援引徐廣的解釋,說是12個月。十月懷胎,如果那個孩子也是10月降生,異人又不是傻瓜,屈指一算,是呂不韋的種。如今12個月才出生,異人一算,那是呂不韋的妾來他這兒以後才懷上的,自然是他的種了。孩子是正月出生的,就取名叫“政”,他就是後來的秦始皇。那個女人也有了一個名分——姬,因她是趙國人,人稱“趙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