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根台走出大帳,馬爾馬拉海的風撲麵而來,潮濕、陰冷,吹的他的心都冰涼。長久以來,西征大軍中拔都兀魯思和蒙哥兀魯思不停的在戰,在建設,在征服,而察合台兀魯思和窩闊台兀魯思卻三心二意。以前有闊列堅王爺維持著大軍的團結,結果闊列堅王爺陣亡了。拜答爾王爺雖然反對更加深遠的西征,但是他總是忠實的執行統帥部的命令,努力奮戰,但是他也陣亡了。
西征大軍實際上已經瓦解。貴由殿下率領著窩闊台兀魯思大軍已經東歸,在察合台王爺病逝的消息傳來之後,不裏王爺也率部東歸,現在的西征大軍實際上隻有拔都和蒙哥兩部。
為什麼出現這個情況?除了感情因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利益。大諾顏兀魯思支持拔都王爺在西方世界的霸權,而拔都王爺支持大諾顏兀魯思在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的統治,兩大兀魯思共享那龐大的自由貿易區利益。更重要的是,拔都王爺暗中支持蒙哥繼承汗位,這樣兩大兀魯思的政治聯盟就牢不可破了。而大規模的西征對於其他兩大兀魯思沒有任何利益,別人純屬是義務幫忙,時間長了,西征大軍自然瓦解。
目前,以拔都兀魯思之強,已經到了足以和全蒙古可汗抗衡的地步。他雖然無意汗位,但是在西方世界,恐怕隻知道賽因汗,不知道窩闊台可汗吧,這當然是在大諾顏兀魯思的大力支持下。窩闊台大汗不是愚人,他真的希望出現這樣的形勢麼?
窩闊台大汗一方麵調回大批的精兵猛將,一方麵又遲遲不下停止西征的命令,這又是為什麼?如果大汗要遏製拔都王爺在西方的勢力,隻需要下令大軍東歸,南征宋國,自然西征大軍就沒有現在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局麵。如果大汗一力扶持自己這兩大兀魯思,又為什麼撤回數萬大軍,僅僅是為了他們不要兄弟反目麼?
沒那麼簡單啊。
窩闊台大汗,真正想要的是蒙古草原。隻有占住整個三河源頭,才是真正的全蒙古之主。現在的蒙古草原,卻是大諾顏兀魯思的領地,窩闊台大汗隻有在和林附近的牧場徘徊,號令全蒙古自然名不正言不順。
那麼怎麼辦呢?智如窩闊台大汗自然就想到了西征,假使西麵的利益足夠大,也許能使大諾顏的後人放棄東方草原,把基業安置在西麵。這種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借著西征之力,在西方建立一個更為強大富足的西蒙古呢?也許唆魯禾帖尼夫人會動心。畢竟拔都兀魯思的例子擺在那裏,隻要巴根台還活著,給他時間,隻會把波斯建設的比拔都兀魯思更富強,唆魯禾帖尼夫人西遷就有了很大的可能。
這就是窩闊台大汗需要一個強大西蒙古的原因,這就是他不遺餘力支持拔都王爺和蒙哥王爺的原因。但是窩闊台大汗沒有想到,西蒙古的實力和威望已經增長到如此恐怖的地步,足以動搖蒙古草原上的汗權,那麼他削弱西征大軍的力量也就在所難免了。
巴根台斷定,窩闊台大汗如果還能夠實施有效統治,他絕不會允許西征大軍得到君士坦丁堡。如果是這樣,漠北草原就不再是蒙古的中心了,他的子孫將再也無法成為真正的蒙古可汗。問題是窩闊台大汗病體難支,此事也就隻能拖下來了。
實力加運氣,是他們走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原因,也是他們有可能功虧一簣的原因。即使不是窩闊台大汗病重這種形勢,大汗也隨時可能下令全軍東歸,結束西征!兩大兀魯思在夾縫中爭取到了這麼個機會,而時間也許隻有一個月,最多兩個月。
如果拔都王爺問自己,有把握在這麼短時間攻克這座堅城麼?巴根台一定會實話實說:沒有把握。但是拔都沒有問,這說明拔都王爺和蒙哥王爺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下定了決心,賭上這一把。巴根台太了解蒙哥王爺這個學生了,以他的爭強好勝之心,怎麼可能不出現在君士坦丁堡呢?既然蒙哥王爺已經到了維也納,就說明拔都和蒙哥兩大巨頭已經決心一戰,不需要征求自己這個幕僚長的意見了,今天隻是向忽必烈殿下通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