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征程前夜(1 / 2)

最後一個外交問題,就是蒙古-新羅馬與阿尤布王朝的關係。十字軍東征驚醒了沉睡的阿拉伯世界,在反抗十字軍侵略和對聖城耶路撒冷的爭奪中,庫爾德人薩拉丁逐步成長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他曆經磨難,終於領導阿拉伯大軍奪回了聖城。

他天性剛毅勇敢,熱愛榮譽,又寬厚待人。他的卓越才能和領袖風範不僅深得穆斯林愛戴,即使是他的對手十字軍們,也對此人十分尊敬,他是一位世界的英雄人物。

1185年,薩拉丁攻克摩蘇爾之後,實現了埃及、敘利亞、蘇丹、伊拉克北部、巴勒斯坦、希賈茲和也門的政治統一,最終形成了對十字軍各公國的戰略包圍。2年以後,他率領6萬大軍在哈丁戰役中大敗十字軍的耶路撒冷國王,最終收複了耶路撒冷聖城,達到了他一生榮耀的頂點,並且最終建立了阿尤布王朝。

但是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子孫和親屬發生了分裂,最終導致了王朝的衰落。十字軍卷土重來,逐步控製了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海岸線,形成了阿尤布王朝控製內陸,十字軍諸國控製東地中海海岸的局麵。而商業命脈,則掌握在了控製海洋的熱那亞人手中。

現在的阿尤布王朝蘇丹薩利赫-奈吉木丁早已沒有了穆斯林英雄薩拉丁的雄姿,耶路撒冷和阿卡走廊已經被十字軍掌控。他做夢都想重奪聖城,恢複祖先的光榮,無奈力不從心。

蒙古在小亞細亞以南的外交是一種平衡戰略。蒙古絕不允許在黎凡特地區出現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政權,因為在蒙古遠征君士坦丁堡的時候,這個強大政權會威脅小亞細亞薄弱的腹部。所以,盡管十字軍的蒙古的敵人,而蒙古卻不能支持阿尤布王朝對耶路撒冷采取軍事行動。當然,根本原因還在於蒙古根本就不怕在黎凡特海岸的那些十字軍,沒有熱那亞人的艦隊幫助,這些十字軍是走不到君士坦丁堡的。而蒙古和熱那亞的一係列條約的簽訂,足以保證沒有這種可能。

但是兩河流域的商路是蒙古需要的。在沒有蘇伊士運河以前,從波斯灣到地中海的商路就控製在阿尤布王朝手中,來自印度、東南亞和東非的很多珍貴物產會橫穿沙漠到達地中海東海岸,通過熱那亞人與西方交易,當然也會和蒙古人交易。如果這條商路斷絕,不僅熱那亞人受到損失,蒙古人也會斷絕很多寶貴資源。所以,蒙古人要維持與阿尤布王朝的良好關係,又不能給予他們政治支持,使阿尤布王朝有足夠的膽量進攻耶路撒冷。

蒙古能給薩利赫蘇丹什麼呢?當然是對遜尼派穆斯林的支持,在反對巴格達哈裏發的問題上,蒙古和阿尤布王朝是有共同利益的。在秘密談判中,巴根台承諾蒙古將對巴格達采取軍事行動,推翻非法的什葉派哈裏發。並且支持阿尤布王朝在開羅擁立的遜尼派哈裏發,蒙古將為遜尼派哈裏發提供必要的援助。條件是,阿尤布王朝與蒙古簽訂一係列經貿條約。對薩利赫蘇丹最關心的軍事共同防禦條約,蒙古人當場拒絕。

窩闊台汗14年(1242年)正月28日 小亞細亞科尼亞城阿拉丁山蘇丹王宮

“我這一去,也許永遠也看不見阿拉烏丁清真寺了,人類為了信仰付出了多少血汗,值得麼?”

巴根台站在塞爾柱蘇丹王宮的回廊上,看著遠處的暮色。科尼亞的王宮坐落在城中央的阿拉丁山上,山腳下就是巍峨壯麗的阿拉烏丁清真寺。小亞細亞春寒料峭,風吹著他的臉,吹著他的綠呢軍氅襟帶飄揚。和蒙古草原幹冷如刀的風不同,地中海的濕潤空氣讓這風很舒適。

明天,大軍就要啟程,向君士坦丁堡進軍了。告別了一天的軍中喧囂,巴根台請來那位令他印象深刻的科尼亞智者賈拉魯丁,排遣心中那湧動的不安。

蒙古軍隊之偉大,是因為他草原民族的本色,和成吉思汗創立的戰法。天生的戰士,機動靈活的戰術,吃苦耐勞的人力和馬力,因糧於敵導致高度的機動性。蒙古鐵騎忽而分散,忽而集中,即使不能正麵擊破敵人,也足以拖垮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對手,三峰山之戰就是最經典的戰例。

但是這種戰法難以攻克君士坦丁堡這樣的世界級堅城,巴根台永遠也不會忘記他第一次突擊中都城的慘痛教訓,蒙古攻克中都實際上是靠長期的封鎖困死的。30年來,巴根台不斷提高蒙軍的火力水平,還有支撐軍隊火力的工業生產水平和運輸能力,使蒙古重裝部隊之強大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但是蒙古大軍也不得不走上了依賴後勤取勝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