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科尼亞,攻滅羅姆蘇丹國之後,盟軍必須要轉入休整了。因為他龐大臃腫的軍隊來自世界各地,信仰不同,風俗不同,操著40多種語言,根本就無法統一軍令政令。領著這麼一幫子烏合之眾就想攻克君士坦丁堡,巴根台真的一點信心都沒有。
目前雲集在科尼亞附近的軍隊有,蒙古波斯軍團大約8萬人,俄羅斯軍團4萬人,外高加索各族軍團5萬人,特拉布宗軍團2萬3千人,尼西亞軍團5萬5千人,宗古爾達克軍團2萬8千人,南亞美尼亞軍團1萬8千人,伊庇魯斯帝國6千人,羅姆民兵6萬人,羅姆原西歐雇傭軍2萬5千人,古拉姆重騎兵8千人,蒙古海軍陸戰隊3千人。
軍隊總數40萬人,12萬匹戰馬,20萬頭各種大型牲畜。每天僅僅消耗的糧草就有上萬噸,獨臂大將特倫敖都總督親自坐鎮錫諾普調配物資,愁的頭發都白了。可是真正能戰的,除了巴根台的3千海軍陸戰隊,就是拜住諾顏的波斯軍團了。其他亂七八糟的軍隊,根本無法實施有效指揮。
但是把這些人打發走,也是一個大難題,不從羅姆蘇丹國的屍體上吃飽,誰也不願意離開科尼亞。出於戰略考慮,蒙古不希望小亞細亞出現東正教一統天下的局麵,忽必烈和巴根台還是要盡力保存這個伊斯蘭教國家完整,這樣扯皮就不可避免了。
羅姆蘇丹國是戰敗者,在分贓會議上當然就沒有了發言權,隻能是蒙古人代表他們與這些貪婪的掠食者周旋談判,巴根台厭煩這些事情,主持戰後利益分配的就是忽必烈王爺了。結果尼西亞帝國得到了代尼茲利和伊斯帕爾塔,宗古爾達克公爵提奧多雷得到了安卡拉,南亞美尼亞得到了卡拉曼,特拉布宗帝國得到了錫諾普。
外高加索人和俄羅斯人得到了大批戰利品,心滿意足的回去了。那些羅姆蘇丹國旗下的歐洲雇傭軍和古拉姆騎兵,都是善戰的軍隊,裁撤太可惜,留著又難以指揮,忽必烈大筆一揮將之劃入科尼亞議會直接指揮。這一招遭到了小亞細亞東正教勢力的一致反對,蒙古人太陰險,這羅姆蘇丹國又有了武裝力量,誰敢保證將來他們不報複?尤其是搶了羅姆人領土的四鄰,誰都害怕啊。
忽必烈耐心的一個一個說服他們,將來真正掌握小亞細亞的,是君士坦丁堡的民選皇帝和議會。將來的東羅馬軍隊是統一的常備軍,這些羅姆軍隊除了部分精銳加入羅姆軍隊,其他都是民兵性質,羅姆人不是威脅。小亞細亞,整個羅馬帝國誰都不是誰的威脅。將來他們都是你們的戰友,不要排斥他們。
還要嘰嘰喳喳?那忽必烈王爺就要發火了,蒙古現在是整個小亞細亞的仲裁者,蒙古反對單方麵的欺壓任何一個族群,蒙古人永遠站在弱者一邊!得,大家隻得鳥獸散了。
巴根台在幹什麼呢?他遠離了這些政治爭吵,躲到了貝伊謝希爾湖,忙著整訓軍隊。他從小亞細亞諸族和外高加索這些亂七八糟的軍隊中挑出了8萬精銳,用蒙古裝備武裝起來,用蒙古教官訓練,組建了8個整編師。這8個師,將組成南線集團參加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戰役,將來就是新羅馬帝國常備軍的一部分。在中央戰線,蒙哥王爺也利用巴爾幹諸族組建了10個師,為未來的君士坦丁堡奠定軍事基礎。
這8個野戰師大部分來自東正教諸族,也有羅姆人的清真部隊。巴根台采用修正版的蒙古特種部隊條令條例,編製、裝備和戰術原則基本類似於俄羅斯的民兵師,冷兵器和熱武器相結合。軍中口令采用希臘語和突厥語兩種語言,文書采用希臘語,軍事教官就是從海軍陸戰隊第一旅中精選的基層軍官。該軍指揮權屬於小亞細亞盟軍司令部和蒙古南線集群統帥部,巴根台同時兼任兩個司令部總參謀長,擁有實際的指揮權。
和部隊在一起,和士兵摸爬滾打,遠離科尼亞的政治漩渦,這是巴根台喜歡幹的事情。巴根台狠狠的操練著這些士兵,看著這些士兵成長,形成戰鬥力,逐步在士兵中建立了巨大的威望。他每天和士兵們一起出早操,一起訓練,一起就餐,一起熄燈睡覺。所有的行政事務都推到了科尼亞那邊,把忽必烈忙的焦頭爛額,怨聲載道。
“長官,羅馬教廷派來了使者,還有教皇英諾森四世的親筆信。忽必烈殿下派人來問,他是見還是不見?”趁下午訓練完畢,訓練營參謀長低聲問道。
巴根台笑道:“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麼可說的,還寫什麼信,有意義麼?除非羅馬教廷改變他們那些腐朽愚昧的生活方式,那是不可能的,見他幹嘛?打發他走吧。”
。。。。。。
“長官,君士坦丁堡的鮑德溫二世派人來了,科尼亞的忽必烈殿下問你,見還是不見?”
“他是來投降的麼?”
“那當然不是,是來和平談判的。”
“那還見他幹嘛?趕他走,讓他們把刀磨利,準備和我們開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