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台汗13年(1241年)12月25日 愛沙尼亞錫古爾達城
巴拉科夫扶在錫古爾達城箭塔的女兒牆上,靜靜的注視著城外的天主教軍隊,考慮是不是要發起一場反攻,把他們往東麵趕。
由於聯軍建立起了完整的空中通訊網絡,所以他已經得知楚德湖之戰的結果,立窩尼亞十字軍主力已經被全殲了。脫爾赤參謀長和亞曆山大-涅夫斯基率領2萬2千大軍,昨天已經攻克了斯特倫奇,距離這裏隻有73公裏。而城外的敵人顯然還不知道這個消息,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實際上已經是甕中之鱉。
拉解委員們一個個群情激奮,鬥誌昂揚,大部分人主張出城與敵決戰。他們很清楚,他們立下的功勞越大,將來的拉脫維亞王國得到的就越多。反之,如果他們什麼也幹不了,蒙古人憑什麼把大把的好處給他們?巴拉科夫就是個例證,蒙古人不是光明女神,把陽光賜給所有人。如果你沒有用處,蒙古人翻臉拋棄他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個時候,就是他們拿出自己價值的時候了,而且勝局已定,也沒有什麼風險。
由於蒙古在軍事物資上的大力支持,加上拉解在道加瓦河流域取得的重大勝利,這使拉解在物資上比較充裕。再加上巴拉科夫在拉脫維亞和北立陶宛建立的民兵體係,和蒙古特種部隊精英軍官的全力訓練,短短3個月的時間,拉解已經組建起了4個萬人師,建立起了穩固的防禦體係,將道加瓦河流域牢牢控製。
由於蒙古人對拉脫維亞人的不信任,拉解議會成了一個純內政性的機構,巴拉科夫和蒙古軍事顧問接管了整個野戰部隊的指揮權。
巴拉科夫經驗豐富,把部隊牢牢的掌控在手裏,軍隊的素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雖然戰鬥力還比不上俄羅斯的野戰師團,但是也不是當地那些亂七八糟的基督教民兵能比的。在鎮壓立窩尼亞天主教徒叛亂的戰鬥中,部隊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當然,拉脫維亞解放軍的迅速成長,也是因為東線聯軍對立尼亞騎士團的強大壓力,和格羅寧根大團長遲鈍的反應。盡管這個時代的通訊聯絡不便,可是從裏加陷落,到格羅寧根大團長派出援軍回師道加瓦河,已經足足過去了2個半月的時間,巴拉科夫怎麼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拉解的實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也正是因為普斯科夫聯軍的強大壓力,使格羅寧根遲遲不敢分兵,直到12月份才派出二線部隊試圖奪回裏加。此時,拉解的軍隊已經成型,並且形成了一個縱深達到50餘公裏的防禦體係,再想奪回裏加城勢必登天。
十字軍還沒有到瓦爾米耶拉,就已經被偵察飛艇發現。巴拉科夫毫不猶豫的調集裏加、薩拉皮爾斯和奧格雷的近2個師的兵力,親自率領增援錫古爾達,並且趕在十字軍之前進入錫古爾達城。
這個時候,十字軍實際上已經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可能。在缺乏攻城設備的中世紀,沒有任何一支歐洲軍隊能夠攻克2萬6千大軍守衛的城市,更不要說城頭上那一挺挺噴著鋼鐵彈雨的機槍了。現在的拉脫維亞解放軍,主力的2個野戰師每師配備200挺機槍,甚至比南俄和北俄的軍隊火力都強,而在錫古爾達這個軍事重鎮囤積了充足的彈藥。
這種情況下,任何攻城的嚐試都意味著一場大屠殺。十字軍嚐試了兩次攻城,就泄了氣,領軍將領維爾貝克分團長不斷請求維爾揚迪增援,可是格羅寧根正準備在楚德湖與聯軍決戰,哪兒有兵力增援他們啊。給的命令是,如果不能攻克堅城,也不能撤兵,要牢牢的把拉解牽製在錫古爾達地區,不能影響即將到來的東線會戰。他也不想想,錫古爾達城下2萬多人吃啥喝啥!
這就看出烏恩傑出的戰略才能了,他大膽決定在道加瓦河流域投入力量,使立窩尼亞騎士團陷入了戰略上的兩麵夾擊,而且丟掉了至關重要的補給基地。而他使用的兵力,不過是一個特戰營,真正深入拉脫維亞的隻有立窩尼亞情報站的一些特工。就是這些特務,生生的在十字軍背後煽動叛亂,組織起一支4萬人大軍,並且一舉端掉了立窩尼亞騎士團和天主教兄弟會的老窩。
攻城不下,補給斷絕。在波羅的海東岸嚴寒的冬季,維爾貝克麾下的2萬4千軍隊饑寒交迫,每天凍死餓死的就有上百人之多,軍紀已經難以維持了。尤其是這些立窩尼亞人的家鄉就在道加瓦河,這些地方已經被拉解占領。按這些森林蠻族在裏加的行事作風來看,教堂被毀,親人被屠戮再正常不過,這個時候誰還有心思替上帝打仗。部隊成群結隊的逃亡,不可遏製。
維爾貝克還在堅持,隻要格羅寧根大團長擊敗普斯科夫的聯軍,很快就會增援過來,那個時候攻克錫古爾達,奪回裏加就有了可能。所以,他釘在錫古爾達城下,不管多麼困難死死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