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一場對話(1 / 2)

渴望是神秘的核心

渴望本身就可以療愈

忍受痛苦,這是唯一的法則

你必須訓練你的願望

如果你想要什麼

那就先奉獻什麼

客棧

做人就象是一家客棧

每個早晨,都是一位新來的客人

喜悅、沮喪、卑鄙

一瞬的覺悟來臨

就像一個意外的訪客

歡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們是一群悲傷之徒

。。。。。。。。。

巴根台饒有興致的看著這詩,感到了一種博大的胸懷。他抬頭看了看對麵的莫拉維-賈拉魯丁-魯米,這個人的眼中,有一種恬淡沉靜的光輝。這位科尼亞城派來接洽投誠的使者,不是常人。

如果說把人類最早的城市排排名,那麼科尼亞絕對可以排在前10,甚至超過了埃及的吉薩和東方古都鹹陽。早在古希臘時代的古書中就被提到,在拉丁文裏被叫做I,在希臘語裏也被叫做Ikonion。據說,珀爾修斯用美杜莎的斷頭驅逐了原住民。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是科學已經能夠大致確定在什麼曆史時期科尼亞城開始有人居住。

1077年,羅姆塞爾柱人把首都從伊茲尼克遷至科尼亞,這標誌著塞爾柱突厥人的實力進一步向小亞細亞腹地推進。這使科尼亞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來自東方的藝術家、建築師、學者紛紛前來這裏,使科尼亞成為了安納托利亞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這其中,就包括伊斯蘭教聖蘇菲教派的創始人莫拉維-賈拉魯丁-魯米,他被穆斯林稱為梅烏拉納,也就是我們的導師。這位偉人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學者,他還是一位名垂千古的詩人。現在,這個人就站在巴根台麵前,為科尼亞城數十萬百姓乞命。麵對巴根台帳下那無數雄壯的力士,此人麵無懼色,那眼睛似乎刺穿堅硬的外表,直看到人類虛弱的內心。

政保總局有此人詳實的資料,巴根台卻把眼睛盯在這首詩上。蒙古人,是天生的歌者,可以說各個都是詩人。但是那是草原之詩,是天地之美的產物,很少有對人生這麼深沉的思考。這首詩,把巴根台深深的迷住了。

“這是獻給天蠍座的詩?那麼天蠍座,也是一位神秘的遠方客人了?”帳下斯拉夫奴隸給這位智者奉上奶茶。

賈拉魯丁喝了一口醇香的奶茶,讚歎了一聲,不慌不忙的用突厥語回答道:“是的,當你仰望星空,任何星星都是客人。隻有你用真誠的心招待他,觀察他,愛護它,你才能發現星星的秘密。”

巴根台微笑著點點頭,問道:“那麼在你看來,我們蒙古人是什麼樣的客人呢?你準備用什麼來招待我們呢?”

賈拉魯丁同樣微笑著說道:“我的詩已經回答了你:

如果是陰暗的思想、 羞恥和怨恨

你也要在門口笑臉相迎

邀請他們進來

無論誰來,都要感激

因為每一位都是

由世外派來

指引你的向導。。。。。。”

巴根台哈哈大笑,說道:“我帶著大炮而來,卻沒有陰暗的思想、羞恥和怨恨,我是帶著善意而來。對積極,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我們會為他們打開光明的道路。如果是那些消極守舊,試圖永遠把持特權,阻礙進步的人,他們就要傾聽我們大炮的怒吼。

你的睿智感動了我,我相信科尼亞人民不是荒唐、愚昧、腐朽的天主教會。我相信你們尊重知識,渴望了解世界的秘密,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人類的命運。從你的詩中,我看到了陽光,看到了思考,看到了未來。

回去吧,告訴科尼亞人民,請把我的善意轉達給科尼亞百姓。他們不是向大炮投降,他們是向科學和幸福投降。你們將和蒙古一起,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明天,打開你們的城門,放下你們的武器,我的大軍不會進城肆意妄為,蒙古人尊重朋友。”

巴根台指著帳外那無數民族和部落的旗幟,激動的說道:“你看,這支大軍裏有40多個民族,200多個部落。這些人,從全世界四麵八方而來,像河流湧入大海一樣彙聚到蒙古黃金家族的旗幟之下,他們都是為了追求人類的解放,為了心中的理想之國而奮戰。我希望科尼亞的羅姆塞爾柱人加入我們,站在理想之國的大旗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