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往無前(2 / 2)

拜達爾沉思半晌,說道:“把一個機槍連留下,16挺機槍火力,足以威懾任何可能的騷擾。”

“是!殿下!”黃凱大聲答應,心中對拜達爾王爺又高看了一層。在黃金家族諸將中,拜達爾王爺從來都是很低調的,不顯山不露水。但是在事關生死存亡的重大關頭,拜達爾殿下顯示出了無比冷靜的判斷和堅定的決心,在他心中,即使是巴根台長官也不過如此。

窩闊台汗13年(1241年)4月初8日 奧德河支流卡恰瓦河畔裏格尼茨

裏格尼茨,這個卡恰瓦河畔的小城,注定在窩闊台汗13年(1241年)4月初8這一天震驚世界。因為橫掃世界的蒙古大軍,與歐洲聯軍進行了一次決定性的會戰,這一戰使西方世界真正認識了什麼是蒙古。

4月初7日晚間,蒙古王子拜達爾和合丹率領2個萬人隊到達裏格尼茨。合丹接到拜達爾的敵情通報之後,急速行軍,在途中與拜達爾部彙合。2萬蒙古大軍呈一字橫隊展開,浩浩蕩蕩,像天邊的彤雲一般滾滾向前,終於在晚間抵達裏格尼茨,一日行軍70公裏。

總參謀長黃凱率領先遣分隊已經先期抵達,他為大軍找了一個絕好的戰場,就是在裏格尼茨城西南約10公裏處的一片平原地帶。在這塊被卡恰瓦河水灌溉的平原上,後世建了一個村莊瓦勒斯塔特,這場會戰被後人稱為瓦勒斯塔特會戰。

4月8日一早,西裏西亞大公和各位諸侯、諸基督教長舉行彌撒之後,率領6萬大軍出城與蒙軍決戰。數萬大軍浩浩蕩蕩,旌旗招展,不久就看到了在平原上嚴陣以待的蒙軍隊列。

當亨利二世看到蒙軍戰旗的時候,心中頓時產生了輕視之心,因為蒙軍陣列太密集了,雖然軍容甚盛,卻顯得人數很少。他堅信上帝是站在他一邊的,他的軍隊一定能夠戰勝那些傳說中的蒙古人。

這個篤信上帝的人不知道,他的援軍文西斯勞斯大公的5萬大軍離他隻有1日的行程,假使他忍耐一天再出戰,那麼戰爭的結果也許會改變。可惜,他過於相信他的上帝,而不相信他的偵察兵。這個時代歐洲的偵騎,前出不過10公裏左右,更沒有強大的情報係統支持,他們還是軍事上的蒙昧時代。在蒙古人麵前,他們跟瞎子沒有什麼區別,到了兩軍對壘的時刻,即使是上帝也幫不了他們了。

亨利二世的部署是,波蘭國王波烈斯拉夫率領日耳曼和波蘭聯軍為先鋒,第二和第三軍團後繼,第四和第五軍團為總預備隊。蒙軍則沿著卡恰瓦河向東展開,河水掩護著他們的左翼,使西裏西亞聯軍無法包抄他的這一側。

戰場禱告之後,波烈斯拉夫國王率領的第一軍團首先列陣向前,向蒙軍大陣逼近,步兵在中央,騎兵在兩翼。

蒙軍中央大陣中,拜達爾和合丹王爺的大旗飄揚。對亨利可能的戰術,總參謀部早已做好了幾個相關預案,對會戰怎麼打,全軍早已心中有數。黃凱看著拜達爾和合丹,問道:“兩位殿下,敵軍果然是一軍突前,兩軍接應的戰術,我們是否按既定方案作戰?”

拜達爾沒有說話,隻是點點頭,黃凱喝令萬夫長脫脫不花率領3個千人隊首先出擊。合丹王爺一把拉住了脫脫不花,最後一次囑咐道:“如果敵軍接應上來,不可戀戰。你的主要任務,就是拉開他們騎兵和步兵的距離,讓他們脫節就是勝利。”

脫脫不花點點頭,說道:“殿下放心,我省得。”

蒙軍陣中戰鼓轟鳴,3個千人隊呈五線隊列,在脫脫不花萬夫長指揮下緩緩向前。戰鼓一聲又一聲,沉重的像敲在人心頭一樣。早期的蒙古軍隊是靠旗幟和傳令兵實施戰場指揮,但是隨著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戰鼓和號角也成為了蒙軍主要的指揮方式之一。

鼓聲由緩而急,蒙古輕騎兵的戰馬也越來越快,由慢步而小跑,萬餘馬蹄敲在地上如同滾滾的雷聲席卷而來。煙塵滾滾,無盡的黃沙之中,奔騰的蒙軍騎兵身影若隱若現。在距離敵軍3百米的時候,蒙軍戰馬達到了最高速度,看起來似乎是要衝擊敵陣的樣子。

聯軍中央位置那些沒有受過訓練,更沒有經過戰陣的步兵,活這麼大哪裏見過萬馬齊奔的壯觀景象。幾乎所有的人都嚇得臉色發白,腿腳發軟,心似乎要從胸腔裏跳出來一般。他們的神經,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而波烈斯拉夫國王還在下令步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