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端平入洛(2 / 2)

沉浸在虛妄興奮中的理宗皇帝,任命統帥趙範進封東京留守,前線總指揮趙葵進封南京留守,先鋒全子才進封西京留守。意思是讓趙範抓緊進入開封,全子才向西京洛陽方麵進軍,趕緊占領之。可是他也不想想,6萬大軍在野無所掠,糧運不繼的情況下,如何繼續前進?如果這裏還是那個人口繁盛富庶的開封城,蒙古人會隨意丟棄麼?

全子才雖然於七月初五就占領了汴京,卻一直無法展開軍事行動。蒙古人對中原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而兩淮的運糧隊陷入黃淮之間的大泥潭,簡直寸步難移。

趙葵到達汴京後,便指責全子才沒有繼續西進攻取洛陽,全子才辭以乏糧。趙葵一麵派人去催軍糧,一麵把汴京的軍糧先集中給部分兵力,讓這部分兵力分到5天的糧食,而後讓其先直撲洛陽。其他留在汴京的部隊,等軍糧運到汴京後,再出發前往洛陽。

於是,宋軍主力分成了幾個部分,這就給了蒙古軍各個擊破的機會。由於趙葵對全子才沒有進兵的不滿,他改任自己部下的徐敏子為前鋒部隊的監軍,將全子才留在汴京。前鋒部隊共1萬3千人。之後,由楊義指揮原全子才部的淮西兵以及其他部隊作為第二梯隊在得到軍糧後向洛陽前進。

徐敏子命令前鋒所部的1萬3千宋軍,把5日軍糧留作7日來食用,於七月二十一日,也即趙葵到達汴京的第二天起程前往洛陽。他不知道的是,蒙古人正在前麵設伏等著他們。蒙古雖然主力撤退,可是阿勒赤邏騎四出,宋軍的動向了如指掌。可是宋軍全無防備,一直鑽進了蒙古人的包圍網中,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宋軍真的是傻子麼?

不是的,其實還是在於宋軍將領對蒙軍戰法的不適應。蒙軍探馬赤軍成群結隊,大肆捕殺宋軍的偵騎,實施了戰場折斷,使情報對蒙軍單方麵透明。宋軍對蒙軍動向暈頭轉向,毫無所知,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蒙軍掌握之中。再加上巨大的糧食壓力,趙葵的年輕莽撞,宋軍輕敵冒進,被伏擊也就不可避免了。

精明的戰術家塔察爾埋伏在龍門地區,他故意放徐敏子部前鋒進入洛陽城,而把進攻的矛頭指向了第二梯隊楊義所部1萬5千淮西兵。7月29日,楊義率部抵達洛陽城郊龍門,剛要埋鍋造飯,蒙軍劉亨安部騎兵從四麵八方向毫不設防的宋軍發起攻擊。猛將劉亨安親持鐵槊衝入宋軍陣中大砍大殺。宋軍遭到突襲之後驚慌失措,全軍崩潰,大部分被擠入洛水淹死,隻有主將楊義和少部分斥候逃入到洛陽城中。

即使他們逃入洛陽,也毫無意義,因為此時宋軍攜帶的軍糧已經吃完,而洛陽城毫無補給能力。就是說,根本是守不住的。徐敏子無奈之下,一部向劉亨安部發起攻擊,掩護主力渡過洛水突圍。8月1日,蒙軍主力趕到,宋軍都是步兵,逃也逃不掉,徐敏子被迫背水列陣,與蒙軍決一死戰。

雙方相持2日,宋軍已經斷糧4天了,實在不能堅持。走投無路的徐敏子下令宋軍向南麵突圍,蒙軍騎射手發起追擊,很快宋軍就崩潰了,全無建製,讓蒙軍殺的全軍覆滅。隻有徐敏子帶900步兵,吃了9天樹皮草根才僥幸逃到光州。

而開封城內的趙葵,得知洛陽敗報之後,倉皇逃跑。被蒙軍騎兵追殺,全部輜重丟棄,軍隊大部潰散。因為宋理宗的年號是端平,所以宋人稱此次戰爭是端平入洛。

這場戰爭其實反映的是宋朝的貪婪與幼稚,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毫無可取。有便宜就占,不與盟友商議,這本身就不站在理上。如果宋人與蒙古人認真談判,即使無法收回汴京、洛陽,那麼收回陳蔡以南,歸德以東地區還是可能的。可是他們非要付諸軍事手段,激怒蒙古人那是必然的。

在軍事上,孤軍深入,糧秣不濟,戰場偵察不力,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輕率進軍,幾乎所有能犯的錯誤都犯了。而他們的對手,又是百戰老將塔察爾,他們要能成功那才見了鬼了。

這年年底,蒙古使者王楫來到宋都臨安,責備宋人敗盟。宋吃了大虧,還讓人責備的啞口無言,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更嚴重的後果是,這促使蒙古的戰略目標開始南指。在蒙古的曆史上,西征和南征總是交替進行,如果沒有這場戰爭,蒙古內部傾向於西征的還是占大多數。可是端平入洛,使蒙古人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向南麵的宋朝。

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其實宋人還是有可能給他們找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