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殺出血路(2 / 2)

25日,蒙軍東路軍在沔州完成戰役集結,在大諾顏率領下向興元府進發。巴根台則下令南路軍繼續向南麵進攻,當日蒙軍前鋒蕭劄剌部即突破陽平關,一路過關斬將,通過險要的朝天嶺、漫天嶺逼近利州城。坐鎮利州的蜀帥桂如淵現在心膽俱裂,早沒了上個月剛剛到達利州時候的意氣風發,決一死戰的決心早就到了爪哇國去了。當日他就和利州漕臣安楑仲等人登船,逃往川東的合州。

蒙軍在炮火掩護下,於26日輕鬆攻克利州城。劍門關以北,再無值得一提的兵力阻擋蒙軍的前進。就在這一天,原遂寧知府李真被任命為信任蜀帥,桂如淵被免職。

縱觀桂如淵就任蜀中製帥的這幾個月,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無知無能。為什麼要用如此庸劣的一個人擔當如此大任?是因為宋人以文製武的傳統,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和宰相史彌遠的師生關係。這個南宋權臣越老猜忌心越重,對軍隊更是如此。當年猜忌忠義大帥巴根台,現在更加猜忌能戰之將,隻好用桂如淵這個笨蛋。

可是他的對手是什麼人?都是大諾顏拖雷、巴根台、速不台這樣的曠世名將,即使是吳玠、吳璘兄弟複生都未必能抵擋,何況是一個懦弱書生。蜀中軍民的苦難,就此注定了,死於戰火的百姓何止百萬,財貨損失更是億萬計。

巴根台忠實的執行著大諾顏的命令,毫不留情的毀滅和劫掠沿途的一切,蹂躪這片沃土。對戰爭的殘酷,他不再迷茫,不再患得患失,為了滅亡金國,為了保護他的部下,就是讓他做魔鬼他都毫不猶豫。

他知道大諾顏拖雷是對的,既然選擇了戰爭,就要幹到底。仁慈、猶豫、遲疑、善良,隻會葬送軍隊,就像葬送當年山東忠義軍一樣。他再也不要當年的悲劇發生了,他再不要讓忠勇的部下無謂的犧牲。

他心中的理想之國,不會從天而降,是用血和火來締造的。溫室裏的和平,隻是人們心中的幻想,隻存在於無聊文人的文章裏。真實的現實是有奮鬥就會有犧牲,除非什麼都不幹。革命,永遠不會是溫良恭儉讓,不會是請客吃飯。

南路蒙軍的攻勢,如同在漢中群山中的一股狂飆,滌蕩一切阻擋他的力量。到11月18日,南路軍已經打到了米倉山南麓,殘餘宋軍已經被消滅一空,川地宋軍再也無法對東進的蒙軍後路造成威脅。蒙軍隻要擊破金州、洋州和房州的宋軍,即可到達金國腹地,沒有了被前後夾擊的威脅。

此時巴根台手中炮兵還有半個基數的彈藥,兩艘飛艇還勉強能夠起飛,百斤大炸彈已經告罄。但是這次進攻也不光是消耗,巴根台劫掠了大批的糧食物資,軍隊逼迫俘虜的宋國百姓肩挑手扛,負責運輸。

兀良哈台的航空兵無法作為空中突擊力量使用了,但是在戰術偵察和通訊聯絡方麵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11月18日,兀良哈台向巴根台稟報,航空兵發現了一條山間道路,可以穿越米倉山,直通洋水西岸的西鄉。

巴根台大喜,這意味著南路軍可以避過饒風關,直撲饒風關背後的石泉、漢陰。他立即命令兀良哈台乘飛艇到興元府麵見大諾顏拖雷,告知全軍統帥南路軍的決心。巴根台決定不走奔興元府的米倉古道,而是直插石泉,從後麵攻擊饒風關。希望大諾顏拖雷立即率領東路軍向饒風關進發,約定在11月25日共同發起進攻,前後夾擊饒風關宋國守軍,掃清進入金州的道路。

看著兀良哈台升火起飛,巴根台下令全軍向米倉山進軍。米倉山西接摩天嶺,東接大巴山,是漢江、嘉陵江分水嶺。蒙軍發現的這條路實際上就是古荔枝道,可從鎮巴通西鄉。這是一條古老的商路,非常崎嶇難行,很多棧道隻能容一人一馬通行。

萬不得已,巴根台下令扔掉了所有車輛和絕大部分物資,隻留下了寶貴的糧食。所有騎兵下馬,戰馬全部用來馱運糧草。但是加上搜集的一些牛騾,還有幾千青壯的背扛,也無法攜帶全部糧食,巴根台隻得下令將一部分糧食丟棄。

“燒掉吧,長官,不能留給敵人。”黃凱說道。

“敵人?誰是我們的敵人?我們的敵人是金人,宋人什麼時候成了我們的敵人了?我們搶了他們的糧食,殺了他們的人,不是因為他們與我們有仇怨,而是因為他們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把糧食留下吧,嚴冬季節,也許能救一些貧苦人家。”巴根台瞪著眼睛說道。

“是!長官!”

11月24日,南路蒙軍經過艱苦行軍,終於在綿綿的冬雨中到達饒風關背後的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