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鏖戰濰水(2 / 2)

巴根台說道:“兵法是死的,要靈活運用才是合格的指揮官。花帽軍猛銳善戰,重步兵結陣而戰,勇悍無雙,這是他所長。但是他兵力不足,這又是他所短。我們憑險固守,最大限度的抑製了他的長處。而我們和他們大打消耗戰,這又最大限度的暴露了他的短處。

如果我們仍然用常規戰法,敵人固然無法突破我們,但是我們和他們在這裏攻防有什麼意義呢?頂多使他們糧盡退去,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全殲他們,占領全山東!”

花帽軍的威名天下皆知,在座諸將大多是花帽軍的手下敗將,而巴根台卻平靜的說出要徹底的消滅花帽軍。不經意間,豪邁之氣充斥了整個總參大帳,眾將精神一振。巴根台原本是蒙古大將,金軍最強的部隊幾乎讓他打了個遍,毫無心理畏懼,這就是忠義軍諸將不知道的了。

第二天,花帽軍3萬餘主力趕到,開始砍伐樹木,造作舟筏,準備渡河。幾日之後,李霆下令先頭部隊試探性攻擊霍儀部在濰水西岸的防線,霍儀軍一陣箭雨射退花帽軍。

午後,花帽軍飽餐戰飯,發起更大規模的渡河攻擊。花帽軍重步兵準備了大量盾牌,箭雨使他們傷亡甚微。霍儀下令使用重標槍,鐵錘敲擊的沉重標槍刺穿堅盾重甲,舟筏上的花帽軍紛紛中槍落水。少部花帽軍終於渡過濰水,嘶吼著衝上來,試圖打開鐵絲網和阻攔樁。

霍儀軍弓箭手紛紛放箭,花帽軍士兵紛紛中箭倒下,隻剩下最後的一百多人。這一百多人並不試圖退回舟筏上,而是在一位軍官的指揮下豎起大盾,長槍在前,短兵在後,列陣而前。

忠義軍大將霍儀看到花帽軍的悍勇,也激起了鬥誌。他命令停止放箭,派一隊忠義軍士兵放開鐵絲網,衝上前去殺掉他們。雙方在濰水西岸的灘頭上反複廝殺,慘叫聲不絕於耳。終於,花帽軍全軍陣亡,而霍儀軍參與進攻的2百士兵也傷亡大半,大量屍體順著濰水流向下遊,濰水成了一條紅色的河水。

自始至終,濰水東岸的花帽軍靜靜看著先頭部隊孤軍奮戰,慘烈廝殺,沒有任何支援的舉動。這隻是一場試探性的進攻。

1個時辰以後,花帽軍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這次進攻由黃摑阿魯達親自指揮。花帽軍密密麻麻的舟船在寬闊的河麵上展開,這次的進攻非同小可,大量的弓箭手隨船而進,掩護大部隊搶灘登陸。

花帽軍衝鋒部隊成梯次配置,總共有三波,黃摑阿魯達的指揮船就在第三波次的衝鋒隊伍中。戰場上殺聲震天,戰鼓齊鳴,天地都為之變色。不久,第一波次的花帽軍就衝上了西岸灘頭,不待重新集結就破壞河岸的阻攔物。

交通壕內的霍儀軍弓箭手大量放箭,殺傷花帽軍,而花帽軍的遠程武器幾乎對戰壕內的忠義軍毫無影響。忠義軍的火箭引燃了河灘上的木樁,形成一道火障。很多花帽軍士兵被燒的嘶聲慘叫,更多的花帽軍士兵野獸一樣嘶吼著,突破火障衝進交通壕。霍儀軍的河防出現了幾處縫隙,霍儀的副將彭義斌立即率領部隊對灘頭之敵發起反擊,雙方在濰水西岸展開激烈拚殺。

隨著花帽軍在濰水西岸建立了一小塊橋頭堡,第二波次和第三波次的花帽軍也趕到了,黃摑阿魯達豎起大將旗鼓,霍儀和彭義斌的反擊越來越無力。

正當忠義軍右翼行將崩潰的時候,中路嚴實軍、巴根台從參謀本部派來的援兵一齊趕到,從北麵和正麵同時向花帽軍渡河部隊發起攻擊,又將花帽軍壓縮到濰水岸邊。黃摑死戰不退,雙方數萬大軍在河岸反複廝殺,一直持續到夜晚來臨。

一天的廝殺下來,黃摑在濰水西岸取得了一小塊立足點,但是也付出了數千人的巨大傷亡。而忠義軍的防線也被楔進了一個大釘子,如果不打掉花帽軍的這個立足點,花帽軍後續部隊源源渡河,形勢將會變得對忠義軍不利。

夜晚,雙方的指揮官都徹夜難眠,杅衡戰局,商議對策。巴根台命參謀軍官嶽成率500名水性好的士兵潛到黃摑部隊的舟筏集結地,將之燒成灰燼。

半夜時分,巴根台在朱裏鎮遠遠望到望莊方向大火燒起,照亮了初夏的夜空,不由得精神大振。第二天天一亮,霍儀軍陣地上的士兵看到對麵的花帽軍已經撤退,河岸上一個敵軍士兵沒有了。

好機敏啊!巴根台心中讚歎,黃摑果然是將才。攻擊短促有力,一旦形勢不對,立即撤退,絕不拖泥帶水,貪戀已取得的戰果。

連續數日,雙方在濰水兩岸展開激烈的攻防戰,附近的村莊都毀於戰火。雙方都傷亡慘重,部隊精疲力盡,普遍有了厭戰畏戰之心,戰場上出現了暫時的平靜。兩軍都遇到了生平僅見的對手,李霆和巴根台知道決定勝負的時候到了,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能抓住戰機。當世兩大名將都決定集中最後的力量,突出奇兵,一舉摧毀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