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連夜渡過彌河,向李全稟報談判的結果。兩天以後,劉全返回東壩鎮益都軍彌河河防總指揮部,對老營說李全已經全部答應益都的要求。為表示雙方聯合的誠意,李全在彌河東岸鄭母鎮設下酒宴,請棟梁公和楊四娘子敘敘舊。
益都眾將頓時一片大嘩,迪烈說道:“李老三沒有派人到益都軍校輪訓,倒擺下鴻門宴請我們入甕,這算是什麼誠意?”
劉全說道:“我也很憂慮李全不懷好意,所以我提出由我在鄭母鎮外圍警戒,負責雙方的安全,李全還是答應了。依我看,他還是有幾分誠意的。”
石圭說道:“不行!這李全奸詐,反複無常,天下皆知,什麼時候赤心對待過別人。我們益都兩大首領怎麼能一齊貿然深入虎穴,稍有閃失,益都數十萬軍民怎麼辦?”
迪烈說道:“如果我們益都要派人去,也是我去,我也可以代表老營。”
海春說道:“對,還是我陪爺爺一起去吧。”
楊妙真說道:“大家且安靜,聽我一言。”眾人一下子安靜下來。
楊妙真繼續說道:“咱們的敵人是誰?不是李全!我們的敵人是金國皇帝!他欺壓我們,殺掠我們,日夜圖謀消滅我們,是金人毀滅了我們的理想之城。他統治著千萬人民,百萬軍隊。
再看看我們益都,隻有3萬人馬,糧械兩缺,我們這樣的實力怎麼能和強大的金國作戰呢?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團結大量盟友,隻有這樣才能壯大我們的力量,才能堅持下去,最終打垮金國。李全是誰?他也是金國皇帝要消滅的對象,花帽軍隻要向西進攻首當其衝的不是我們,而是李全,他也必須要和我們聯合才可能活命,這樣的道理他不會不懂。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聯合是可能的。因為誰都明白,和則兩利,鬥則兩敗。如果因為我們的怯懦而喪失了聯合的時機,讓花帽軍各個擊破,我們隻有失敗。現在該是老營拿出勇氣的時候了,我決定過河去鄭母鎮和李全和談,為我們益都爭取一個強大的盟友。”
巴根台堅定的說道:“我同意四娘子的意見,我們沒有選擇,必須要過河去見李全。但是我們也要做好意外的準備,李全的酒可不是好吃的。”
益都老營三大首領有兩個人同意,這件大事就基本上決定了,別人反對也是無益。
巴根台當即作出部署,命學員隊立即在彌河上架設三道浮橋,各相距1公裏。迪烈集結2萬精兵進入警戒狀態,一旦有警,必須保證在1個小時之內跨過彌河浮橋,包圍鄭母鎮。
巴根台帶領納爾丁、格根哈斯、常海、格根、額爾德木圖5名蒙古親衛負責楊妙真的安全。劉全負責鄭母鎮外圍警戒。
海春焦慮的說道:“棟梁大哥,你們就帶5個人去太危險了,我們實在是不放心。帶上軍校學員隊吧,有備無患。”
巴根台擺擺手說道:“不必。李全軍有十萬之眾,他要不利於我,即便是帶上學員隊也無濟於事,反倒目標太大不容易脫身。如果李全並無惡意,我們這樣興師動眾倒讓他起疑。”
楊妙真笑著說道:“海春,你什麼時候見過你的棟梁大哥有辦不到的事情?他要是決定去了,肯定就有把握,用不著擔心。”
軍校學員隊都學過軍事工程學科,架設浮橋輕而易舉,一夜而成。第二天一早,楊妙真、巴根台一行就跳上戰馬,跟隨劉全過浮橋來到彌河東岸。
益都眾將都來送行,氣氛非常緊張,巴根台馬上向迪烈一拱手,說道:“大叔放心,我們去去就回。”
說罷撥轉馬頭,沿著大路直向濰州軍防區而去。劉全很快就與濰州軍接洽上了,一個濰州小校領路,直向鄭母鎮而來。眾人都騎的都是好馬,一盞茶的功夫已到鄭母鎮外。李全親自率領大批部下將領出鎮迎接,遠遠看到楊妙真、巴根台一行七人,催馬奔到客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