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慘烈大捷(2 / 2)

巴根台嚴肅的說道:“你們兩個要做的事情最最要緊。目前登州的天順王正和花帽軍作戰,屢戰屢敗,大批城邑落入花帽軍之手,我們山東紅襖軍主力已被圍困於登州城中,苦苦支撐,形勢岌岌可危。現在益都老營命你二人率領3萬精壯馳援登州。兵無糧不行,登州已經被圍困3個月之久,城中乏糧啊!你們還要帶上盡量多的糧食,把咱們能夠征集到的大車馬匹,甚至牛驢都要用上,盡全力解救登州軍民。”

楊妙真說道:“這一路萬分艱險,如果有人阻攔你們,你們要堅決擊破當麵之敵,一定要到達登州。即使不能衝進城中,也要在城外發動攻勢,策應城中突圍。。。。。。至少也要把天順王救出來。”

徐德興堅毅的說道:“如果救不出天順王,我們絕不活著回到益都。”

巴根台聲色俱厲喝道:“胡說!你們帶走了3萬益都子弟,你們要把他們活著帶回來,把登州的軍民救出來,把天順王救出來!你們的職責比山還重,難道能以死逃避責任嗎?!”

徐德興慚愧的說道:“將軍說的是,我們再不說那樣的話了。”

巴根台說道:“指揮大兵團獨立作戰不能光憑匹夫之勇,遇事要三思,謀定而後動。益都老營隨後就會派援軍接應你們,你們不會孤立無援。”

張林笑著說道:“看王公和苗道潤打仗,鬥智鬥勇象下棋一樣,我們真是大開眼界啊。打了半輩子仗,現在才明白打仗是怎麼回事。現在該看我們的了!”二人領命而去。

根據迪烈的回報判斷,金軍是真的撤退了,他們取道德州緩緩北上,益都死裏逃生。

但是這樣的勝利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原來那個強大文明的益都已經一去不返了。戰火、地震和瘟疫使益都損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所有的戰略儲備幾乎喪失殆盡。90%以上的通訊和煤氣網絡損失了,益都強大的工礦企業毀於一旦。隻有南部山區幾個風車組還在正常運轉,基礎設施幾乎全部被破壞殆盡。

在內亂中,他們損失了工業人才李術、孫河等領袖級別的人物。在作戰中,他們損失了大批青壯,其中有很多技術工人,高等學堂的學生,和無數各個部門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們損失了他們在宋國最大的靠山——河朔巡視大使賈瑀。今後,宋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支持將不可避免的減弱。

益都的生命之源大運河也已改道,泛濫的洪水淹沒了農田,堰塞湖隨時有再決口的危險。所有工礦企業都已經無法生產,尤其是益都鋼鐵廠、煉焦廠的毀滅,造成了所有下遊產業的災難。沒有煤炭和鋼鐵,一切的工業都成了空中樓閣,偉大的工業文明之光正在熄滅。

那個強大的金融帝國不複存在了,戰火使遍布華北的中央銀行營業網點全部遭到了擠兌風潮,中央銀行實際上已經破產,益都金票成了廢紙。股票交易所,保險公司,債券市場,投資基金,風險投資機構也隨之倒閉。那個使無數人實現發財夢的金融投機市場,再也不會出現了。

隨著大量的貨物損失,益都強大的商號賠累無窮,紛紛倒閉。數十萬軍民隻能住在帳篷裏,這將是一個寒冷的冬天。醫院無法收治那麼多傷兵、病號,即使收治也沒有足夠的藥品和大夫,傷病重一些的隻能等死。嚴重的糧食危機正在到來,如果不實行食物配給,那麼益都剩餘的糧食支撐不到下一年。

益都正在崩潰的邊緣,嚴重的局麵使巴根台再也無法象過去那樣沉迷於工程設計了,他必須要站出來挽救垂死的益都,挽救他的夢想。在益都軍民的一致推舉下,楊妙真被大家推為益都老營大首領,巴根台被推為大首領軍府經略,實際負責益都的軍政和民政,益都軍民一般都稱巴根台為益都大帥。

麵對艱難的局麵,巴根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思過去益都建設的教訓。誠然,他們建設了一個擁有現代工業基礎的益都,但是也犯了很多根本性的錯誤,使益都在麵臨入侵的時候虛弱不堪,力不從心。

第一個錯誤就是益都老營權威不足,各個專門機構擁有的權力過大。致使老營號令不明,各部門紛爭不斷,最後造成益都民眾分裂成一盤散沙,無法應付建設和戰爭的需求。

第二個錯誤是益都在大規模建設的同時,忽視了軍事建設。這畢竟是個戰亂的年代,外敵的入侵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根本就無法在亂世中生存,更別說建設一個閉關鎖國的世外桃源了。

所以巴根台首先就要組建一個強大的老營,和一個服從老營的機構體係。鑒於舒穆魯迪烈在和平和戰爭中建立起來的威望,巴根台和楊妙真一致決定迪烈參與到益都的核心決策中來,這樣就形成了益都老營3個人組成的最高決策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