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東益都(2 / 2)

賈瑀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說道:“我們都是為了江山社稷,黎庶百姓,但願我們還能活到再相見的一日。”

巴根台一拱手,說:“二位完顏大哥,前途珍重,將來再會的時候但願已是天下太平,那時我們再痛飲。”完顏兄弟和巴根台緊緊擁抱,灑淚而別。

巴根台、賈瑀主仆三人跟著楊氏兄妹一路西行,繞過雲門山向南,沿著劈山西麓又走了一日,到了鳳凰山腳下。翻過鳳凰山,一片廣闊的盆地展現在麵前,楊安兒的老營就紮在鳳凰山西側山腳下。

說是老營,其實就是個聚居的大村落,大約有千幾百戶人家,住在茅草搭成的屋子裏。一群衣裳破爛的孩子們正在嬉戲,幾個曬太陽的老人默默的看著楊氏兄妹一行進入村莊。楊安兒把巴根台和賈瑀安排住在兩個相鄰的茅屋,離楊家的茅屋很近。晚上有人送來飯菜,無非是粗茶淡飯,老營每戶人家都是這樣。

第二天天色未明,巴根台就一個人深入附近的山裏,下午回來的時候背著一長串的野雞和野兔,還用衣服包著的一大包野山菌,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打到的。

當晚巴根台和村落裏的幾個首領一齊聚到楊家,一邊吃著噴香的山雞燉野菌,楊妙真一邊給巴根台和賈瑀介紹紅襖軍的主要首領們,棘七、史潑力、汲政等人。這些人多是破落的農民出身,大字不識卻膽大包天,對楊氏兄妹忠心耿耿。

楊安兒說道:“現在咱們最要緊的是糧食問題,春天青黃不接啊,沒有糧食,這山裏我們終究還是呆不下去。我們隻能去攻打青州城,那裏有糧食,但是官府防禦甚嚴,我們沒有勝算。”

巴根台說:“山上有野豬,還有獾,狐狸,野兔什麼的,還有麋鹿。明天我要10個人跟著我去打野豬。”

楊妙真說道:“這山裏的野物早被我們打光了,還有野豬嗎?”

巴根台說道:“我聞到了野豬味兒,還不少呢。”

楊妙真說道:“好,明天我就帶10個人跟你進山。”

要說巴根台打獵的本事,可是說是冠絕天下,在蒙古人裏也是出類拔萃的,什麼野物也逃不脫他的追蹤。但是正是春季,獸類孕育繁殖的季節,蒙古人在這個季節是不打獵的。可是山裏的糧荒太嚴重了,老營每天隻有一頓飯,老人孩子和病人孕婦兩頓。

巴根台決定捕而不殺,將誘捕的野豬群和鹿群蓄養起來,這就需要人手了。第二天楊妙真帶著10個精壯獵人跟隨巴根台進山捕獵,巴根台用了幾天時間追蹤畜群,巧設圈套,把兩群野豬和一群鹿從深山裏誘到離村莊不遠的地方圍起來。這樣他們就有了蓄養的肉食,雖然不多,但是暫時能解燃眉之急。巴根台又教村民結網,在西麵的淄河和東麵的彌河捕魚,糧食又有了不小的補充。

糧荒暫時緩解了一些,但單靠打獵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老營上萬人都要吃飯,根本的辦法還是要開荒種田。當巴根台向楊氏兄妹提出要在群山之中開荒地種莊稼的時候,楊氏兄妹和幾個農民首領都認為他失心瘋了。

楊安兒說道:“棟梁兄弟,你是獵人,沒有種過地。我們可是祖祖輩輩的農民。這盆地是不小,但是沒有水,是沒法種莊稼的。”

巴根台拿著一枝小木棍在地上畫了一個大略的本地區地圖,指給大家看。這些天巴根台打獵的足跡踏遍了這片土地,憑著他深厚的地形學知識,他對這裏已經了如指掌。益都地區的地形簡單的說是東西兩條河夾著一群山,群山中間是一個方圓數百裏的盆地,而楊氏兄妹的老營正是在這塊盆地的中部偏東方向的鳳凰山。

在東麵是南北走向的彌河,河麵寬而水流舒緩。彌河西麵大約30裏就是雲門山和劈山。雲門山和劈山繼續向西是一係列山丘,由北而南依次是黑山、王子山、金鬥山、大龍山、鳳凰山、鳳凰峪、黑山、青山、雙山子、玲瓏山等。這些山峰西麵就是他們現在紮營的一塊廣闊盆地,盆地的西側由北而南依次是蛤蟆山、鷹山、仙西頂、馬山、大寨、土泉嶺、桃花峪頂等等,這些山嶺的外麵就是淄河,也是沿南北方向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