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複思考,還是決定用鐵模澆鑄法製造鏡片,這副鐵質模具對匠人的手藝可是巨大的考驗。這個時代既沒有機床,也沒有電火花,也沒有線切割,全是靠工匠的鉗工技術一點一點摳出來的。
他和一個漢人金銀匠張老三奮戰了好幾天,終於做好了這套模具。巴根台對這個時代的匠人手藝有了深刻的認識,也許他們沒有文化,沒有設備,但是祖傳的手藝真不是蓋的。你隻要告訴他們怎麼做,他們總會做出你要的東西,欠缺的是創造性思維和加工精度。
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了。這個時代的歐洲正在中世紀的肮髒和黑暗中掙紮,創造性幾乎為零。巴根台深感束縛人類的,並不是世界,而是人類自身,而在這個時代普及科學知識,就是天方夜譚。
模具問題解決了,接著就是爐溫問題。之所以古代爐溫提高很難,除了鼓風技術的不足,主要是還燃料不行。當時東西方煉鐵主要還是用焦炭,這樣爐溫的提高就很難了。人類直到用煤炭冶煉,才真正能夠煉製鋼材。要想製造高水平的玻璃鏡片,就要有更高的爐溫,更高的爐溫就必須有高質量的煤炭。
巴根台在不爾罕山中轉了幾天,隻找到一些褐煤,褐煤的發熱量太低,他沒有把握達到製造玻璃的要求。他一直往南搜尋,跑了幾天終於在戈壁邊緣發現了貧瘦煤,興奮的他掘采了幾百斤,用了兩匹馬才拉回大斡爾朵。
回到營地迎接他的是特木爾的咆哮,但是心地善良的百夫長隻是用刀背狠狠抽了巴根台一頓,餓了他一天飯。
巴根台早就讓回鶻鐵匠挖好了池窯,燃料室在上,熱熔室在下,一個管道可以將玻璃熔漿直接引到位置更低的鐵模具裏。模具上開了孔,是放氣用的,以免高溫氣體憋住溶液,無導致無法注滿成型。
往模具裏澆鑄玻璃溶液和退火成型可是技術活,玻璃溶液過多成型後的鏡片邊緣過厚,溶液過少則難以成型,表麵也不光滑圓潤,這個巴根台活計要親自來。回鶻鐵匠帶著幾個徒弟負責點火鼓風,他們不知道這個八魯營的小士兵要幹什麼,但是身份卑賤的奴隸違背蒙古人那是不可能的,蒙古人各個可是殺人不眨眼的殺神。
一切準備就緒,巴根台神情嚴峻的下令點火。眾人哪敢怠慢,緊張中帶著強烈的好奇,每個人都想看看這個小蒙古人煆燒出來的是什麼。一個大漢用力鼓風,爐溫迅速升高,熱熔室的生料逐步融化,融在了一起。爐溫越來越高,幾個都是老鐵匠,打了半輩子鐵,如何不知道這爐溫之高遠遠超過了他們平時煉鐵的溫度,臉色都變了,這黑漆漆的石頭居然這麼耐燒。
巴根台也不看他們,隻是不住的命令加快拉風箱,加快添煤。幾個工匠一起動手,瘋狂的拉動風箱,爐溫到了恐怖的程度。幾個回鶻鐵匠心中又是驚恐,又是歡喜,這個巴根台還真有邪的。
終於,融化的透明玻璃溶液緩緩流出了熱熔室,沿著管道滴入模具中。直到注滿,巴根台用鐵鉗夾住模具,放入退火爐冷卻成型。經過10幾天的奮戰,終於到了收獲的時候了,所有的工匠都很激動,好奇的看著巴根台緩緩脫去鐵質模具,一個晶瑩透亮的凸透鏡和一個小的多的凹透鏡出現在眾人麵前,所有的人都驚呼起來。
這是什麼?所有的人都迷糊不解,他們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這種像純淨的水一樣的透明東西。見多識廣的金銀匠張三看著陽光下閃著光彩的玻璃鏡片,不敢用手去摸,猶疑不定的問道:“巴爺,這就是傳說中的琉璃吧?今天我們算是開了大眼了,親眼看到了大匠國手的手藝,這輩子沒有白活啊!”
巴根台笑著說道:“算是琉璃吧。”他心中暗笑:這個時代,就是皇宮大內也做不出這種水平的琉璃吧。
巴根台讓張老三把這兩個鏡片裝進一個上粗下細的鐵管,鐵管上有卡榫。在沒有鑽床和冷熱軋鋼技術的時代,把一個鐵棍製作成鐵管是靠一點一點鑽出來的,幾個工匠輪番上陣,日夜不停的幹了10天才加工出這麼個東西。凹鏡裝入鐵管小的一頭,凸鏡裝入鐵管大的一頭,用卡榫卡死。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望遠鏡誕生了,比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早了3百年。近5倍的放大倍數,半尺多長,無法調焦距,但是用於軍用足夠了。
當工匠們在望遠鏡裏看到遠方的不爾罕山,斡難河水如在眼前的時候,都驚叫起來,心中感到強烈的震撼。從此,巴根台這個和善的蒙古孩子,在他們心中成了神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