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萊塢式大閱兵(1 / 1)

好萊塢式大閱兵

專欄

作者:曾念群

據《漢書·陳湯傳》載,漢代名將陳湯在討伐郅支匈奴時,曾與金紅毛發、青藍眼睛、羅馬軍團戰術的重裝步兵團狹路相逢,降服之並興建驪軒城安置之。英國漢學家H.H.德效騫1947年撰文《古代中國之驪軒城》時指出:當羅馬帝國在公元前20年尋找失蹤的軍團時,這一軍團已在9年前鬼使神差地落戶祁連山下。1989年,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裏斯在今甘肅“者來寨”發現了羅馬人後裔,這一發現2003年又得出土西漢古墓中的一百多具歐洲人骨骸佐證,而現代DNA化驗也顯示,該地現存藍眼睛族裔有46%的歐洲血統……

賀歲電影《天將雄師》通過驪軒古城的考古,引出了一個古羅馬軍團遺落中國的故事。當然,考古並非電影著重,隻是借取東西方軍人首度碰撞的曆史外殼,虛擬了一段漢將與羅馬勇士之間的兄弟情仇——其中羅馬王室奪位之爭純屬杜撰。

成龍飾演的“西域都護霍安”,更像是陳湯與其追隨的都護甘延壽的合體。甘延壽孔武,而陳湯多策略。李仁港為何不直接以一代名將陳湯作為原型?大概是因為陳湯缺陷太多,早年為了仕途父親死了都不奔喪,結果被檢舉不孝入獄;建功立業後又因貪財,淪至下獄,晚景悲涼。同樣是被發配之人,成龍演繹的霍安是被嫁禍的,是個和平化身,完人演繹。從這一人物身上可見,李仁港和成龍並不需要大破匈奴的天朝功臣,他們要的是個諾貝爾和平獎。

影片前半場開啟春晚模式,主題是“西域絲路,36個民族是一家”,順帶把聯合國搬上中古春晚舞台。這邊成龍組合來一段中國功夫表演,那邊約翰·庫薩克率隊來一段羅馬操練秀,這邊中國劍贏下一場,那邊羅馬盾又扳回一局……總之一切講求平衡。羅馬軍團與我朝猛將的第一次邂逅,竟然未消一兵一卒,這顯然要給史學控們留下口舌。為此編導李仁港一麵給了成龍和平調解員的使命,一麵又給約翰·庫薩克護主逃亡之由——乃逃命之師,而非攻城略地的奪命之師。

這並不是成龍第一次演繹將軍,與《神話》中那個橫刀立馬的秦將蒙毅不同,成龍這個都護當得有點怪,更像是《大兵小將》裏的小人物,或是苦口婆心的居委會大叔。他那無處不在的和平口號,不由令人浮想:這是在為進駐聯合國釋放信號?

故事後半場是《霍比特人:五軍之戰》式的大結局,賣的是動作和場麵。當霍安率領盧魁斯遺部突圍提比斯羅馬軍團,一如索林等十餘人陷入孤山重圍,絕望之際突然神鷹殺降,36路異族奇兵呼嘯而來,好萊塢式的決戰詩史上演。為了這場國際規格的詩史鏖戰,成龍不僅請來了《2012》的約翰·庫薩克敘說兄弟基情,還請來了《鋼琴師》的奧斯卡影帝阿德裏安·布勞迪幹髒活,飾演片中殘害父母和弟弟的奪權反派提比斯。此外,還有打醬油的韓國帥哥崔始源以及負責搞怪的筷子兄弟,五湖四海、不同種族的麵孔來了一次好萊塢式的大閱兵。

香港人在曆史方麵向來隻管巧取豪奪,不求甚解,李仁港此前的《見龍卸甲》與《鴻門宴》如此,如今的《天將雄師》亦然,萬萬不可較真。李仁港此前電影中上而不頂尖,但也算是少數還未失過手的導演,近年尤其擅長馬背上的影像美學。這次與成龍會盟《天將雄師》,將國產古裝片製作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好萊塢水準,是該片的一大貢獻。而遺憾在於,影片以遺落中國的古羅馬軍團為引子,玩的其實還是好萊塢式的大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