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賺錢的樂趣
對金錢不感興趣自然賺不到錢,然而,倘若把金錢看得太重,也會給自己背負沉重的包袱。這個時候,你所需要的就是徹底地忘掉金錢,不要再把它當做負擔。隻有這樣,金錢才不至於讓人有燙手的感覺。
猶太人這樣形容自己——在賺錢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遊戲的世界。作為遊戲的參與者,你要不停地和對手進行較量和角逐,你要采用一切辦法和手段來勝過其他的人。你隻有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擁有這樣的賺錢觀念:決不讓賺錢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應視為一種新鮮刺激的遊戲。他認為,隻有這種遊戲的心態才是良好的賺錢心態。
摩根賺錢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他一直有一個習慣,每當黃昏的時候,就到小報攤上買一份載有股市收盤信息的當地晚報回家閱讀。他說:“有些人熱衷於研究棒球或者足球,我卻喜歡研究怎麼賺錢。”
在談到投資的時候,摩根總是說:“玩撲克的時候,你應當認真觀察每一位玩者,你會看出一位冤大頭。如果看不出,那這個冤大頭就是你。”
他從來不亂花錢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總是琢磨賺錢的辦法。有的同事開玩笑說:“摩根,你已經是百萬富翁了,感覺滋味如何?”
摩根的回答讓人玩味:“凡是我想要的東西而又可以用錢買到的時候,我都能買到。至於其他人所夢想的東西,比如名車、名畫、豪宅,我都不為所動,因為我不想得到。”
摩根並不是一個為金錢而生活的人,他甚至不需要用金錢來裝飾他的生活,他喜歡的僅僅是遊戲的感覺。那種一次次投入資金,又一次次地通過自己的智慧把錢賺回來的感覺,充滿了風險和艱辛,但也頗為刺激。他喜歡的就是刺激。
摩根說:“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而賺錢的過程,即不斷地接受挑戰才是真正的樂趣,不是要錢,而是賺錢,看著錢滾錢才是最有意義的。”
有許多猶太大亨,當手中掌握著數以百萬、千萬,甚至億萬財富的時候,他們感覺手裏拿的不過就是一遝紙而已,並不覺得這就是可以時刻給人帶來禍福安危的東西。要想賺錢,就絕對不能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而是應該十分從容地、冷靜地對待。對金錢不感興趣自然賺不到錢,然而,倘若把金錢看得太重,也會給自己背負沉重的包袱。這個時候,你所需要的就是徹底地忘掉金錢,不要再把它當做負擔。隻有這樣,金錢才不至於讓人有燙手的感覺。
攢成窮人,賺成富人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都攢起來,讓“活錢”變成“死錢”。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把自己賺的錢活用。他們從不攢錢,而是把錢繼續投入到賺錢的行業,用所賺的錢去賺更多的錢。
《塔木德》說: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於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
猶太人的經營原則是:沒有錢或錢不夠的時候就借,等你有錢了就可以還了,不敢借錢是永遠不會發財的。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都攢起來,讓“活錢”變成“死錢”。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把自己賺的錢活用。他們從不攢錢,而是把錢繼續投入到賺錢的行業,用所賺的錢去賺更多的錢。
攢錢是成不了富翁的,隻有賺錢才能成為富翁,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道理。並不是說攢錢是錯誤的,關鍵的問題是一味地攢錢,在花錢的時候,就會極其吝嗇,這會讓你形成貧窮的思想,讓你永遠也沒有發財的機會。
一個人所具有的思維和感覺,決定了他將來是否可以擁有財富。富有的思維創造財富,表現出富人的慷慨和大度;而貧窮的思維造成真正的貧窮,體現的是窮人的卑微和小氣。
人太窮,就會整天為生存而奔忙和勞碌,他所想到的就是簡單的生存。長此以往,便沒有時間去想任何其他的事情,他的頭腦裏就沒有了對更多財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為富人的條件。
猶太巨富比爾·薩爾諾夫小時候生活在紐約的貧民窟裏,他有六個兄弟姐妹,全家依靠父親做小職員的微薄收入度日,生活極為緊張。他們隻有把錢省了又省,才能勉強度日。到了他15歲那年,他的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對他說:“小比爾,你已經長大了,要自己來養活自己了。”小比爾點點頭。父親繼續說:“我攢了一輩子也沒有給你們攢下什麼,我希望你能去經商,這樣才有希望改變我們貧窮的命運,這也是我們猶太人的傳統。”
比爾聽了父親的忠告,於是去經商。3年之後,他改變了全家的貧窮狀況。5年之後,他們全家搬離了那個社區。7年之後,他們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紐約買下一套房子。
猶太人世代都在經商,經商成為他們改變人生的首選。他們知道,隻有經商才能賺取很多的利潤,才能徹底地改變貧窮的命運。一代代猶太人選擇經商,賺取了讓世人瞠目的財富。
賺錢是一個智慧的思維。想要成為一個富人,不但要有能夠巧妙賺錢的智慧,還要有與之相應的行動,隻有這樣,才能躋身富人的行列。
“大手大腳地花錢,享受舒適的生活,始終記住:不要按你的收入過日子,這樣能使一個人變得自信。”好萊塢巨頭之一的劉易斯·塞爾茲尼這樣教育他的兒子大衛。大衛後來成為電影《飄》的製片人,這句話後來成為風行好萊塢的經營原則。隻有使勁地賺錢,使勁地花錢,這才是富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