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內大臣佟琰碩之女佟氏,性姿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壺儀。今仰承皇太後慈諭,授金冊金印,立為賢妃。”
謹心端跪於大殿上,靜靜地聽著高義宣讀完手中的聖旨。盡管是意料之中,卻還是在後宮乃至前朝掀起了一股風浪。
眾所周知,除了皇後和靜妃,就連與謹心同族、侍上數年的婧婉,入宮時也不過隻是小小貴人。更誇張的是,臨奕居然將此冊文昭告天下——這可是隻有冊封皇後時才會賜予的特殊恩寵,如今卻落到了一個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野丫頭手裏,這讓不少人疑惑之餘不免光火。
最先上書陳情的,當屬禮部尚書。然而折子剛遞進去,臨奕卻隻是略掃了幾眼,草草在上麵批上一句“朕知道了”便算了事,仿佛什麼事也沒發生過。如此一來,倒堵上了大多數人的嘴,一來再怎麼鬧騰畢竟木已成舟,若是據“禮”力爭,將事情越鬧越大,反而會讓更多的人對皇後母儀天下的威信產生懷疑。
而當更多的流言穿越層層宮牆,飛到謹心耳邊時,她也隻是淡然一笑,全然不予理會。其實莫說旁人,就連她自己都還沒鬧清楚,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記得當日她修書一封,命人送給姚仲夫婦,說明近日所發生的一切,並且坦承心事,願與臨奕共結連理。之後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度過了幾日。原本以為對於她的這個決定,二人定會竭力反對,沒想到等來的卻是“汝之終身,當汝做主”這般鮮明的態度。遨三妹也隻是在信中交代女兒宮廷險惡,好自珍重等語,又將嚴華山在京中新布置的聯絡點告知了她,讓她在京中不至於孤立無援。
至於昭告天下一事,十分有八分算是在向嚴華山宣告他萬俟臨奕勢必不會有負於她的決心。
剛入宮的那段日子還算好過。皇後盡管喜怒不形於色,卻不失賢德,從未見她刻意為難過誰。倒是淑妃,言語間總是帶著刺,不過礙於皇後她也不敢過分,隻是打打嘴皮官司,聽一聽也就過去了,入耳卻未必入心。
倒是靜妃著實讓她吃了一驚——她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那位“葉公子”竟然是她女伴男裝。不過相比她的身份,更讓她吃驚的,卻是另一件事。
自從那日邊關一見,她對於采宜此人便有諸多疑惑,直到封妃當日,在大殿上見到頭戴珠釵、身著宮妃服製的她,這份疑惑擰在心裏,瞬間成了一個結,直到晚間與臨奕獨處時答案方才揭曉。
“采宜姐姐幼年時便被許給當時的護軍統領元少成之子元克,後來戰事爆發,元少成奉命出征,收複北部四州,為了安定民心,他凱旋不久父皇便任命他為北州提督,舉家外遷,兩家就此別過。不過婚約卻保存了下來,原定等采宜姐姐年滿十六便前往迎娶,此時正值蒙古善達親王入京省親,恐邊關忽有異動,元氏父子便堅守邊關,而不料不久後采宜姐姐在京城遭到廢後之弟色勒莫的淩辱,因而……”臨奕沒有再說下去,畢竟這對采宜而言,是一場或許將會永遠留存在記憶力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