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類似小格林斯潘那樣,手中抓滿氣球的事。比如金錢、權力以及已有的成績與地位。這些既得的利益與成果,雖然能讓我們興奮,但同時也很容易消磨我們的鬥誌與勇氣,阻礙我們去追求更遠大的人生目標。因為當更好的發展機會來到我們麵前時,麵對已經取得的利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放棄。
人生苦短,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選擇與放棄的過程。一個人如果要想有所成就,那就必須有勇氣放棄,放棄所有我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而去抓住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願意用一生精力去研究的東西。隻有這樣,生命才可能求得它的最大值。
一個老頭騎著自行車,車子後座放著一塊玻璃,但是在路上不小心被顛壞了。這老頭並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停下車子看看怎麼回事,然後再唉聲歎氣一番,而是直接調轉車頭又會去買了一塊!大多數人都讚歎老頭那超然的心態,可是一到自己卻往往做不到這一點。既然我們認同這種做法為什麼就不去遵循這一經濟學道理呢?
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沉沒成本,所以我們更要好好珍惜我們的機會成本!這就是下一節的內容: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不為灑掉的牛奶哭泣
“如果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繁星。”這是泰戈爾的著名詩句。
“別為灑掉的牛奶哭泣”,這句英國古代的諺語你也一定聽過,等同於我們所說的“覆水難收”。
在莎士比亞的眾多傳世名言中,你是否還記得這一句?“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他們會很高興地想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不要為昨天難過,說起來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你可以看到,各個不同國度的人們,對這一話題的論述驚人地相似。這簡單的一句話,蘊含著人類偉大的智慧和經驗。
一個生活在追悔中的人,隻在乎痛苦的、不幸的過去,而忽視了充滿希望、健康的今天和明天。要知道,人不能生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常常陷入莫名其妙的憂慮之中,不斷地為自己已經造成的錯誤內疚自責。那些原本毫無必要的思想包袱,我們都曾經背過。那些你背得滾瓜爛熟的名言警句,在關鍵時刻總是想不起來。你可曾理解“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戴爾·卡耐基講述過一個發生在他朋友的老師身上的故事:
“當時我不過是個隻有十來歲的小孩,當然,那時候我已經為許許多多的事情發愁了。我在犯了錯誤之後,時常會為這些錯誤自怨自艾。
但是有一天早上,我們要上實驗課了,所有的同學都有來到了科學實驗室。我們的老師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沿上我們坐在椅子上,望著那瓶很可能掉下去打碎的奶瓶,心裏猜想這跟上生理衛生課究竟有何關係。突然,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站了起來,一掌把牛奶瓶打碎在水槽裏,就在我們驚詫之機,他大聲喊道:‘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後,他把我們所有人都叫到水槽跟前去,讓我們好好瞧一瞧那瓶漏掉的牛奶。‘好好琢磨琢磨吧,’他對我們說,‘我的目的是要你們一輩子都記住這一課,你們知道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你們親眼看到它已經漏光了。不管你們如何著急,如何抱怨,卻沒有辦法弄回來一滴。但是,我們隻要先用自己的腦袋想一想,預先作一點防範,牛奶瓶本可以不被打碎的。不過現在已經太遲了——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它忘掉,拋開這件事,努力做好下一件事。
事過多年,雖然我連自己學過的拉丁文和幾何學都忘掉了,可是這次小小的表演卻始終不能讓我忘懷。事實上,這件在實際生活中帶給我的教益,比我在高中階段學到的任何東西都要多得多,都要好得多。這件事教會我,如果有可能,就不要打翻牛奶瓶,萬一牛奶打掉,全都流光了的時候,要學會忘記,把這整個事情給徹底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