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幫扶與快慢班(1 / 2)

夢裏林雨翔的故事在繼續。

周五醒來,李修齊匆忙掏出跟頭下的巴掌大小筆記本——之前是用來寫曼語單詞的,現在被征用記錄夢文。

“林雨翔老家在農村,這村倚著一條鐵路。前幾年火車提速,但那裏的孩子卻不能提速。一次在鐵路上玩時一下被軋死兩個,虧得那時五歲的林雨翔在家裏被逼著讀《尚書》,幸免於難,成為教條主義發展至今惟一成就的一件好事。林父先是恐懼不安,成大讓林雨翔背《論語》、《左傳》……”

今天大爆發,記住了近二百字的內容,不過看著紙上的《尚書》、《論語》、《左傳》等字眼,他更迷糊了。

這夢做得越來越奇怪了,非但提的地名沒有聽過,裏麵的書名也沒聽說過了。

或者這書本來就有,隻是因為自己學識太淺薄而沒有聽說過?

他語文雖然不突出,但是對曆史還算熟悉了,本族四千二百年文明史,曾看過三遍。

洗刷的時候,他裝作不經意地問宿舍裏語文最好的陶大誌,“大誌,你聽說過《尚書》沒有?”

陶大誌的數學、物理學的很差,語文卻是很好,現在給本市的一個雜誌社供稿,每個月的稿費足夠平時花銷。

陶大誌正在刷牙,含糊不清地說:“聽說過啊。”

哦?

李修齊忙追問,“讀過這本書?”

陶大誌快速漱幹淨口,擰開水龍頭衝著牙刷,笑道:“修齊你在玩腦筋急轉彎麼?尚書是古代官職名,禮部尚書,戶部尚書,不是什麼書。尚書不是書,秘書也不是書,這種急轉彎是小學玩的好吧?”

李修齊明白他誤會了,同時也知道了答案。

又問起《論語》、《左傳》,陶大誌都沒有聽說過。

李修齊心裏有了底,這三本書,八成和那個波蘭一樣是自己潛意識杜撰出來的。

為了記錄方便,他回到教室後,把書名用曆史上的名作替代掉。改寫完畢後,他遲疑了幾秒,又將前麵的波蘭改掉。

“如果把這本書全部寫出來,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樣?”

他合上小筆記本,隱隱地,對沒有未來的未來多了一絲期待。

……

李慶闊住院了。

四天前在打鐵時,夾著一根鏽跡斑斑的方鋼管扔進了燃燒的煤炭中加熱,方鋼管中有一顆子彈,受熱後發生了爆炸,打進了他的肺中。

子彈取出後,主治醫師給了他一份報告。

李慶闊沒有太在意,想著和醫生說明個兒出院,打開報告後瞬間傻了眼。

肺癌,中期。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懷疑報告的真假,也不是慶幸這次槍傷救了自己一條命,而是家裏沒錢了。

真的沒錢了。

四個孩子都在上學,大兒子在讀高中,二兒子在念初中,老三是個閨女,在讀四年級。最小的也是個兒子,半個月前剛送進了小學。

一家六口人吃飯,他打鐵賺的錢加上地裏的收成,嗆嗆夠,一年到頭,鮮有餘糧。

當初孩子少時積攢了一些錢,本準備蓋房的,結果最有出息的大兒子出了事,全拿去治那個怪病了。

“這病不能治。而且現在是中期,咬著牙拖上幾年,肯定沒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