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樂觀多助人 善待自己常感恩
頭版
作者:江大紅
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除了身體沒病外,心理、情緒健康也占據一半的重要位置,尤其一些積極的、好的情緒對健康的提升作用非常大。我研究積極心理學很多年,很希望將我的經驗和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樂觀能護心
一項彙集了200多項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表明:與性格不樂觀的人相比,生性樂觀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隻有前者的一半。最近一項研究還發現,在社交圈,經常使用“堅強”、“信仰”、“克服”等代表正麵情緒詞彙的人,心髒病的死亡風險會降低。樂觀的人最重要的特征是,不會把生命中的一件壞事泛化成全部,不會因兒媳婦的一句“菜太鹹”引申為她對我不滿,不會因為老板的一句批評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樂觀的人不是不會悲觀,而是會積極調整,不讓自己長時間沉浸在悲觀中。
事實上,我自己也是一個偶爾悲觀的人,卻一直在努力學習如何勇敢樂觀地生活。多年的曆練讓我相信,幸福的能力是可以學習的,痛苦也可以修煉出智慧和從容。結合我自己的經驗看,建議大家從以下幾方麵學習樂觀:第一,接受。樂觀和悲觀是解釋和看待世界的兩種不同風格,首先要接受自己相對悲觀的事實,並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畢竟改變好比給我們的大腦通路重新“布線”,需要時間;第二,用心觀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哪怕處於心靈低穀,也要相信美好的事情隨時發生;第三,采用“反事實”的思維方式訓練。舉個我的例子,有次我在外旅遊,打算回北京的那個下午,接到物業電話說樓下投訴我家漏水。我的第一個念頭是:“真倒黴”,但接著馬上意識到:“還好我馬上要回去了,要是旅遊第一天那不更倒黴”。此外,多和樂觀的人相處,學習他們看問題的方式。
助人為樂改善腦神經
同情和關心他人可以提高迷走神經功能。它是腦神經中最長且分布最廣的一對神經,支配呼吸和消化係統的大多數器官,以及心髒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美國的積極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雷德裏克森發現,僅6周的慈愛冥想訓練,就可以對迷走神經產生積極影響,使情緒得到提升,身體機能得到改善:血壓更平穩,罹患心髒病的風險也會降低。
在充斥著功利主義、消費主義的快節奏社會,很多人生活在不滿或不安當中,同情和關心他人的利他行為變得越來越稀缺。事實上,利他行為,最終受益的是自己。它會讓你更有力量,帶給你存在感和意義感;會讓你覺得自己更幸運;能帶來更強大的社會支持係統,當你遇到困難時也會有更多人向你伸出援手。幫助別人的方式有很多,給新來的同事一個微笑,聽別人說他想說的話,給別人講笑話等都可以。
勇敢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