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四更)(2 / 2)

“教官,這可怎麼辦啊?毒蛇還在昏迷當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醒來呢!”唐江召走後,一些人就跟失去了主心骨似的,隻能是幹著急。

“大家別慌,很快就沒事了。我估計狼應該是去叢林裏找一種類似艾蒿的植物去了,那玩意兒解瘴氣毒很有效!”唐江召去找解藥後,教官就是這裏軍銜職位最高的了,所以他開始凝聚士氣。

“現在沒事,我就給大家說說著瘴氣吧。在解放前的西南邊疆地區,最嚴重的疾病便是所謂的“瘴氣”。德宏地區曆來被稱為“瘴癘之地”。中瘴者一般症狀是發寒熱,可致人昏迷或發狂。厲害的得病一二日便可喪生。有的小便變作黑色,俗稱黑尿病,最易死亡。不過這種病雖流行,但當地民族患者不多,縱有患者,也不一定致死,有的時發時停,“寒時冰上臥,熱時蒸籠裏坐”,糾纏人一生。”教官隨手抓起一顆小草叼在嘴裏說道。

“但入邊的內地人,最易感染,且一經感染,便多不治。所以人們一提到到瘴氣,均談虎色變。民間流傳著許多諺語,如“要下夷方壩,先把老婆嫁。”“麻檬(芒果)開花鬼發愁,悶頭擺子攆人走”等等。其實瘴氣多在雨季流行,所以在每年清明到霜降期間,內地人是輕易不敢到夷方壩。就是生長在當地山中的居民,在雨季也不敢隨便下壩子。當地人和馬鍋頭認為瘴氣是毒蟲身上散發出來的毒氣。因此所謂的“黑蛙瘴”,就是毒蛙身上的毒氣;“蜈蚣瘴”,就是蜈蚣身上的毒氣;“黃鱔瘴”,就是黃鱔身上的毒氣;“長蟲瘴”,就是蟒蛇身上的毒氣;“仙女瘴”,就是幽靈鬼怪作崇的毒氣。

這類毒物,伏在地下,年深日久,成為精怪,吐出來的氣,便是瘴氣。氣如煙雲,散布空中,呈不同顏色:黑色之霧最毒,中人必死;五色霧,多現於日出日沒時,其毒次於黑霧;白霧是最常見的,毒最輕。根據此種觀念,於是邊地人在解放前對於躲避瘴氣,就有所謂的“三不一吹”辦法。即:一不起早,因為早晨多霧,霧中時有瘴氣;二不吃飽,過飽胃滯,便易中毒;三不討小,討小便是納妾,不納妾保精力以抗瘴;所謂的一吹便是抽鴉片煙,滇地稱吸鴉片為吹煙,入邊的人都相信吸鴉片煙可以避瘴毒。

“其實瘴氣經科學證實為微小安蚊所傳染的惡性瘧疾,傣族居住地氣候濕熱,正是適合蚊子滋生的環境,當地人在科學知識欠缺的年代不明此理,把瘴氣說得神怪莫測。如果能防止蚊蟲的滋生,用防瘧的方法預防,瘴毒便可根絕。隻是我們現在在外麵執行任務,根本沒想到會碰到這玩意兒,所以也就沒有帶藥,不然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教官一個人在那裏說了大半天,其他的人都靜靜的在邊上聽著他說。開玩笑,這種知識學到又無害,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會再手足無措,至少知道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