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的陸遙想阻止父親,趕緊對父親說:“爸,讓花兒開著,多好看啊,別摘了。”
父親聞言回過頭來,微微笑著說:“好看?好看卻沒有用埃待你考上學了,我們還指靠樹上的果子賣錢交學費呢。”
陸遙感到疑惑了,隨即問父親:“這花兒難道不結果子嗎?”
父親解釋說,早開的花兒一般都是由於肥料足或樹衰老才出現的,不符合節令,一場倒春寒,花兒就會凋落。所以,與其讓它現在白白地吸收肥料,然後凋謝,還不如現在就狠下心來摘掉它。“不然,它吸收了枝幹上的營養,會影響後來的花兒開放。”
說完,父親長歎一口氣,繼續說:“花兒早開雖好看,可是,早開的花兒容易凋謝,也不結果埃”
聽著父親的話,陸遙逐漸明白了父親的真實用意。從那天以後,他真的從心裏放下了那個女孩子,全力以赴學習,最終考上了北大。
某婚姻專家說:“戀愛不是情感的花草,而是理智的大樹。”
他指出,現代學生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發育並非同步。生理結構在高中階段就差不多發育成熟了,而心理上還有相當數量的人沒有成人意識,屬於心理上“未斷乳”情形的還大有人在。他們貌似城府、穩重、深刻,讓人琢磨不透,其實與其深聊幾句,他就會不打自招、迅即露出幼稚的馬腳。
而正是這種幼稚使得他們不懂得愛情的真諦,認為喜歡是不需要理由的,於是急急忙忙地想要品嚐愛情的果實,所以同居、性行為,乃至試婚等出現在了學生身上,可是,他們根本沒有做好準備,當意外出現的時候,他們連最起碼的常識都不懂,導致更為嚴重的結果。或者因為缺乏責任感,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想到將來要麵對那麼複雜的事情,抑或是根本就沒有想過將來的事情,幹脆抽身走人,不可避免地給對方留下傷害,有的傷害還可能導致心理陰影,伴隨一生。
愛情不是著急的事,該來的總會來的,心急反而會讓熱豆腐燙了嘴。真愛總會發生在成熟的季節,並需要一生來守護。
那時候,愛情是青澀的
青澀的果子雖然看起來可能很誘人,但是吃起來一定酸澀難咽。如果非要強吃下去,那一定吃得滿嘴澀澀的。
前段時間,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風靡大街小巷,很多人都被電影中一群孩子的純純愛情所打動,回憶起自己曾經的青春年少,無比感慨。可現實是,有幾個人能夠保留那時候的愛情一直到現在,甚至更長時間。人們之所以感慨,也不過是懷念那段歲月和那些人、那些事,是記憶讓人們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可是,就愛情本身而言,卻是青澀的,甚至是苦澀的。
之所以說青少年的愛情是青澀的,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去愛和拒絕愛。北大畢業、如今仍然孑然一身的小倩(化名)回想起自己高中時的戀愛簡直是一場噩夢,還是那種至今都沒有醒的噩夢,這個噩夢讓她一想起來就渾身難受,留下了可怕的心理陰影,讓她不敢再涉足感情。
小倩長得很漂亮,而且乖巧,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學習成績很優秀,父母老師對她寄予了厚望。
小倩從小就愛讀書,也愛寫東西,所以文筆很不錯,每次作文都被當做範文供全班同學學習。隔壁班的一個男孩子的文筆也很不錯,總是隔三差五地讓別人給張倩送情書。一開始小倩是抗拒的,她覺得學習壓力很大,又麵臨高考,而且自己年齡還小,家裏管得很嚴,不想過早談戀愛分心。但是經不住對方一首首情詩、一篇篇情信的攻擊,小倩漸漸迷失在優美感人的文字當中,慢慢地接受了那個男孩子。
接下來兩個人相約一起上學放學,周末一起爬山、逛公園……在沒人的地方,男孩趁小倩不注意吻了她,讓張倩的心怦怦直跳,激動不已,沉浸在幸福之中。
一個周末,男孩子以討論寫作的名義約小倩去家裏玩,小倩去了後才知道男孩子的父母去參加婚禮了,家裏隻有他們兩個人。一開始他們興致很高地談論著寫作,突然,男孩子抱住了小倩,在她耳邊喃喃說道:“我很愛你,我會好好照顧你一輩子的……”在男孩子甜言蜜語的轟炸下,小倩放棄了抵抗,兩個人稀裏糊塗地偷食了禁果。
接下來的日子,小倩一麵幸福一麵痛苦著,幸福的是有一個男孩子那麼喜歡自己,享受著愛情的甜蜜和牽掛;痛苦的是,自從那件事後,她總是覺得自己再也不是女孩了,和別人不一樣了,心裏總是莫名其妙地煩躁和壓抑。
過早地摘食還青澀的果實,滋味必然是苦澀的,幸福的感覺也很快被打破了。學校組織體檢,小倩被查出已經懷孕兩個多月,學校給了小倩嚴厲的處分。父母知道後悲憤難抑,他們不能理解一向懂事聽話的女兒怎麼能做出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父親每天唉聲歎氣,母親則除了責罵就是哭泣。家裏壓抑的氛圍幾乎讓小倩窒息。周圍原本疼愛自己的叔叔阿姨也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自己,指指點點的,小倩每天都生活在自責和悔恨中。
她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那個男孩子身上,希望從他那裏得到些許安慰。可是幾天後她就得知,那個男孩子已經轉學了,打電話到男孩子家,結果被男孩子的母親一頓羞辱。難過的小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夜深的時候吃下了一整瓶安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