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年過去了,經他治愈的病人數不甚數,他園子裏的杏樹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節,遠遠望去,一片繁枝綠葉中,累累紅杏掛滿枝頭,煞是好看。”
“後來,董奉又告訴人們,凡是到他的杏林來買杏的人,不要付錢,隻要拿一些糧穀放在倉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時間久了,董奉用杏換來的糧食逐漸堆滿了倉庫,董奉又將這些糧食用來救濟廬山貧苦百姓和南來北往的饑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達二萬餘人。”
“後來還有老虎鎮守杏林之,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隻能以米穀換取,而董奉則把換來的穀米來救濟貧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由此,董奉以杏林義診、救濟貧民之舉,成就一段佳話。”
老人微微點頭,道:“董奉在曆史上沒有張仲景和華佗名氣大,但能夠舉重若輕,不失為建安三神醫的美譽。”
突地,老人猛然間睜開了眼睛,如電的目光盯著王濤的眼睛,質問道:“杏林本是醫聖一代人物所應有的稱號,你有什麼資格命名自己的診所為杏林?”
太突然了,剛才一老一兩個人還像是在話家常,可是一轉眼,卻大眼瞪眼。把身旁的陳可馨和老太太驚呆了。
王濤也是微微一愣,但僅僅是零點零一秒中的時間,他立刻就恍悟過來,原來自己所擔心的那把劍懸在自己心上。
“我的診所為什麼就不能叫杏林?”王濤冷笑道:“自一代醫聖董奉去世後,‘杏林’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明代名醫郭東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種杏千餘株。”
“蘇州的鄭欽諭,庭院也設杏圃,病人饋贈的東西,也多去接濟貧民。”
“明代的書畫家趙孟頫病危,當時的名醫嚴子成妙手回春給他治愈後,趙孟頫還特意畫了一幅《杏林圖》送給嚴子成。”
“近代以及現代的一些醫藥團體、雜誌刊物也常以‘杏林’來命名。‘杏林’已成為醫界的別稱。有關‘杏林’的佳話,不僅成為民間和醫界的美談,而且也成為曆代醫家激勵和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醫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範。”
王濤凝視著陳老太爺有些黃的眼珠,冷聲道:“就現在而言,杏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傳承。我們身為炎黃子孫,如果不繼承這種傳承,並且讓它延續下去。那麼我們的古老傳承就會失傳,甚至是被別的國家的宵之徒盜取。高麗棒子們成功申請韓醫,不就是打在我們臉上最響亮的耳光嗎?”
王濤的一番話的很是慷慨激昂,連他自己的血都被刺激的洶湧狂流。他就不信麵前的老頭子會不動聲色。
誰知,陳老太爺根本沒有一點反應,甚至接都不接王濤那一番慷慨陳詞,而是張嘴問道:“你如何理解懸壺濟世?”
王濤差點跳起來罵娘,這個老東西!話怎麼沒有一點頭緒?自己這麼激動這麼熱血這麼毫無保留地給他講解杏林的由來,他倒好,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嘴巴一閉一張,讓自己再給他講解懸壺濟世,前言不搭後語,不會是腦子進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