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我跟著父母回了蘇州老家,掃墓祭祖。掃完墓,父親安排我們住進蘇州城的祖宅裏。本來,我是希望起碼能住個賓館的,有電視有網線,晚上可以洗個熱水澡,上網玩魔獸。可惜的是,父親堅持我們一家住那座多年沒住過的老宅子,說是可以緬懷祖先。
那宅子類似北京的四合院,但比四合院小一些。院子裏有秀氣的景致,一株桂樹,一個小小的天然魚池。所幸這宅子平日租給一對祖孫,一個慈眉善目,身體康健的老太太,和一個在讀初中的小男孩。平時他們隻住在樓下,也順帶給我們打掃房屋。因此,住進去的時候,水電還是齊全的,但是沒有電視機和網線,讓我十分鬱悶。
為了消遣,我出了古香古色的臥室,走進祖宅裏的藏書閣,從那些舊時線裝書裏翻出一本手寫小劄來。翻開晦暗的封麵,見那扉頁上寫著:《錦年紀》。字體秀麗端正,像是出自女人之手。於是帶回寢室去看。一路蕩氣回腸地看下來,已是深夜。翻來覆去睡不著,就去了母親屋裏,纏著她問這本劄記的來曆。
“這個,大概是你曾祖母留下的東西。”母親看了後說道:“我們家原本是蘇州城裏的大戶。但抗日戰爭爆發後,那園子被日本人燒了,園子裏的人也都下落不明。這些書還都是你祖父小的時候從你曾祖母那裏帶出來的東西,不知為何十分寶貝它。”
“那這故事裏的陳四小姐,就是曾祖母嘍?”我笑問道。
“或許是,或許不是。”母親笑道:“但是我知道你曾祖父是個抗日英雄,曾祖母也寫過抗日時期的小說。但後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都被燒了。”
母親的話使我越發燃起對這故事的興趣來。《錦年紀》或許在別人眼裏並不好看,但它可能涉及到我們家族的曆史,於是在我眼裏就變得神秘而魅惑起來。我撇下母親,去找父親,卻在書房裏找到也在翻閱舊書的父親。
“爸,你看過這個麼?”我將手裏的手劄遞給父親。
“《錦年紀》,”父親笑道:“當然看過。你爺爺還給它寫過續集。”
“那續集呢?”聽完這話,我又重新精神抖擻起來。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你爺爺被打成右派,那書早就被燒了。”父親說道:“但是我看過那本書。你想知道什麼,我可以給你講。”
“那後來,陳四小姐怎麼樣了?陳園的其他人呢?還有三少爺和大少奶奶呢?”
“陳三少爺,陳四小姐和柳將軍離開陳園,去北方參加革命軍抗日。大少奶奶在獄中生病死了。燕歌被二少爺和錦桃收養。但那二少爺迷上大煙,很快就把陳家家產敗光。錦桃跟著別的男人私奔走了。家中的其他人,或者嫁人或者走掉,到抗戰爆發的時候,留下來的隻有曾伯一個人。日本人燒園子的時候,他為了救二少爺被燒死了。但二少爺也沒有逃出火海。”父親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