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找茬(2 / 3)

他搖了搖頭,正在進與不進之間猶豫,就聽到裏麵的百裏低吼了一聲,“陳天景,你這個賤女人!”

聽到這一聲怒罵,方如海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眼裏滿是驚恐。然後他長歎一聲,回身就走。

第二日,百裏上朝,朝堂百官之中卻不見了方如海。他臉色一沉,問道,“都罕院左都禦史方如海怎麼未上朝?他可有上折子向吏部說明原因嗎?”

吏部尚書躬身送上一份折子,呈報道,“回稟皇上,方大人留下了一封辭呈,我們去他的住處看過,方大人已經走了!”

“走了?”百裏大怒,“他當朕的朝堂是什麼?容他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還了得!”

他正要下令讓刑部四處搜查,把方如海捉拿回來。再轉念一想就泄了氣。方如海一定是聽說自己從齊朝回來,心情鬱怒,以為自己還是對賀雲陽存著癡念而不快,覺得自己太沒出息,心灰意冷,才不辭而別。

他默默歎息一聲,心道,“方愛卿,你實在是誤會了朕。朕拿得起就放得下,不就是個賀雲陽嘛他日後就是來求朕,朕也不會搭理他呢。朕現在已下了決心,決定要做出一番大事來。”

百裏不知道,方如海就是猜出了他要做什麼大事?才急火火地丟下一封辭呈連夜逃走。方如海不是百裏的死忠之臣,他當初追隨百裏,是認定了跟著百裏有前途,但現在如果還跟著百裏,就是往死路上奔了。

賀雲陽是個什麼樣的人,百裏自認為了解,其實遠沒方如海看得清。正所謂最了解一個人的,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他的敵人。方如海從來就視賀雲陽為敵。自然看得明白。

在方如海的心裏,賀雲陽是個躲都躲不開的怪物和巨獸,此人將來一旦得勢,是定會把整個袤合洲吞下的。這其中,自然包括寧朝。

而陳天景那個女子,如果真是賀雲陽一手扶上位的,那麼這二人之間的關係肯定不一般。賀雲陽這個人,容貌絕豔,但內心卻是磊落男子,對龍陽斷袖什麼的不會有半點興趣,他若動情,必定是對女人。現在看來,這個女人就是陳天景了。

方如海猜到了百裏的心思,他肯定是想和這位大淵女帝為難了。不知是打算暗殺還是出兵與之交戰,不管是那一種方法,隻要他敢碰陳天景一下,守在那女人身後的那隻漂亮巨獸必然會一口吞了百裏,吞了寧朝。

百裏這就是嫌命長在作死啊!

百裏作死不要緊,他方如海可不想死。

於是他走了。

大淵的東部和寧朝接壤。兩國之間的關係有些微妙,基本上可以說從未發生過正式的戰爭,隻在二十年前,那時還是寧朝老國君和錦陽帝在位時期,在邊界線上有過一次挺危險的兩軍對峙。對峙時間長達兩月,硝煙味濃濃地布滿漫長邊界線上。戰爭幾乎到了一觸即發的臨界點,最後還是寧朝方麵讓了一步,先行撤軍。這才沒有打起來。

大淵和寧朝,戰爭是沒發生過,但經常會有些小摩擦,皆是民間糾紛。也就是兩國邊民在做生意時誰吃了虧誰占了便宜;或者一邊的牛羊走失到了另一邊,牧民追索過去對方不還等等。

大淵之東接寧朝之西,兩邊都是兩國主要的牧區,因此這種走失牲畜的糾紛幾乎每個月都有好幾起,二十年前那次軍隊對峙事件,其實最初的起因也是這個。兩國的邊民因為幾頭牛羊鬧出了人命,之後邊防軍介入為已方的百姓打抱不平,然後矛盾不斷激化升級,最終演變成了兩國邊防軍共計十三萬人馬,在邊界上對峙兩月的危險事件。

從那次之後,兩國各自總結教訓。從此嚴令邊軍不得介入民事糾紛。邊民如果有了糾紛,切記絕不可動手。不管原本對錯,誰動手誰理虧。自己實難解決的事可以上報官衙,接到報案的一國官衙,就會立刻向另一國通報,然後此事就由兩國官方調停化解

自從這項法。規出台後,十幾年來,好歹再也沒鬧出過人命來。兩國的關係也一直微妙著,既無戰事,亦不融洽。

這樣的關係,直到兩國都換了新君,還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