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影圈,請停止交口!(1 / 3)

電影圈,請停止交口!

FEATURE

作者:範氿維 張瑩瑩 水晶

“交口”作為中國電影圈的特色,理解起來並不難,就是雇水軍、用槍手,昧著良心說好話,一切都是為了忽悠觀眾進電影院。但是,謊言終究是謊言,即便再“交口”也無法稱讚,如果真想拍出好電影,麻煩請聽我們一句勸:“用心拍片,停止交口!”

水軍之外,還有槍手

作為一個一點兒委屈也受不了的導演,陸川的團隊不打自招地供出了水軍,加上此後媒體們一輪又一輪抽絲剝繭似的報道,水軍們已經被從裏到外徹底扒光。在中國電影的“交口”大軍中,水軍隻是其中的一支部隊,而另一支,它的名字叫槍手。

2012年12月7日9點45分,新浪微博認證為製片人、策劃人、評論人、《電影中國》主編的木雕禪師發微博稱:今年影院上映電影約350部,雖有《畫皮2》突破紀錄,但還是八成虧本,然影評人賺得盆滿缽滿,據知有影評人月收入超過六萬……雖然這條微博的評論與轉發數加到一起都不到一千,但卻被敏感的媒體發現,並炒成《影評人月入6萬》的熱門新聞。自此,繼水軍之後,槍手也正式浮出水麵。其實如今,影視公司在影片的宣傳期,為了炒作和吸引眼球而給影評人發“紅包”,讓其在影評中大唱讚歌的行為早已是業內的明規則。這些虛假的正麵影評在業內叫槍稿,而寫這些虛假影評的人就是槍手。

民工槍手:買粉絲開展業務

“新片上映前的那些影評都別信,”白強(化名)斬釘截鐵地說道,“都是片方收買的槍手寫的槍稿!”他曾經做過槍手,昧著良心為一些即將上映的爛片說讚美話。

五年前,白強是一個混跡在京城的普通文藝青年,愛看電影,還喜歡去一些影迷紮堆的網站論壇寫一些影評。他還關注各大門戶網站的免費看片活動,並積極報名參加,“有的人和電影公司的宣傳熟,我們會被邀請觀看一些還沒有上映的電影。”白強說,“看完片之後,介紹我們去看的人會說,喜歡的話就誇兩句,不喜歡就算了。”那時的白強很隨心所欲地寫稿,即使是讚美的影評,也沒有人給他一分錢。

2010年,有朋友找白強去看一部尚未上映的愛情片《天長地久》。在觀影前,片方給了他200元紅包,那是他第一次收到紅包。不過,看過電影以後,白強就後悔收了錢。“真的很爛!”白強皺著眉頭說。“我當時就想把錢退了,但怕得罪朋友。”在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白強還是寫了一篇含蓄著讚美的影評。他當時並不知道,他寫的這個稿子就是後來行業內所稱的槍稿。而他就是電影宣傳方雇傭的槍手。

槍稿寫好後,白強應朋友的要求貼到了時光網、豆瓣網和新浪博客上。第一次做虧心事的白強覺得,“有點像打自己的臉一樣,怕被人看見了笑話我的品位!”白強的擔心是多餘的,他的許多被收買的朋友都像他一樣讚美了這部電影,其中一個朋友還把這部爛片比作大陸版的《甜蜜蜜》。“多得是比我上道的人!”白強說。“人不一樣,有的人重名聲,有的人重利益。”

為了名聲,白強跟一個介紹給他活的槍手朋友說:“我可不可以重新注冊下網名,再發槍稿?”槍手朋友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他說:“當然不行了,人家給你錢發影評就是看中你在網絡上還有些人氣。不然憑什麼把錢給你啊?”

彼時,新浪微博漸漸流行,微博認證和人氣也成為槍手的本錢。“新浪早期加V認證很容易的,隻要跟編輯熟悉就隨便加。”白強說。許多槍手就是在那個時候給自己加了影評人認證,讓自己在槍稿市場內更體麵。粉絲的多寡則可以體現一個槍手的競爭力,“粉絲多說明有影響力,所以買粉絲的人也很多。”白強說,“主要是給片方看的!”白強曾有過一次被買粉絲的遭遇。一個介紹他寫稿的朋友,跟他說:“這次寫稿沒有錢,給你買一萬粉絲吧!你的粉絲太少了,以後業務都不好開展!”

不久前,有媒體爆料:“擁有10萬粉絲以上的影評人微博,相當賺錢,隻要轉發一條‘很好’、‘想哭’,就會獲得600到1000元的報酬。”白強說,他不認識這樣的槍手,但一個能有10萬粉絲的人在片方心裏肯定是值這個價錢的。

包工頭槍手:包100篇,自己寫10篇

馬慶雲曾經在某影視公司工作,他也參與過給槍手發紅包的具體工作。他透露:現在寫一篇槍稿的基準價是500元左右。一位槍手可能從影視公司接到100篇槍稿的任務,然後再分包給下邊的槍手。

做過多年宣發的小八表示:能接到這種大單子的槍手都是和片方關係好的人。這類槍手一般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和許多電影公司的宣傳人員熟識,二是認識一批槍手。“簡單說就是能聯係到上家,也能找到下家。”小八說,“我會告訴他預算是多少,稿子要多少篇,至於下麵寫稿的人,他具體給多少錢,是300還是500,或者更多,我就不會管了。”

如果槍手也分三六九等的話,白強就屬於等待被分配槍稿的民工槍手,而那些能夠接到一筆大單的槍手就是包工頭槍手。曾同白強一起為《天長地久》寫槍稿,並將《天長地久》譽為大陸版《甜蜜蜜》的賈先生就是包工頭槍手。賈先生告訴記者,他接到了一批槍稿的任務後,會發給一批槍手。在電影上映的頭幾天,他會安排幾個人先發一批稿子。電影臨近上映的那兩天,會再安排另一批人發稿。他還要把槍手們稿件的鏈接彙總之後,轉發給片方。片方會隨時監督稿件在網絡上的發布情況。至於稿費的發放時間,賈先生表示有的很快,有的要好個幾月。也有沒寫稿先發錢的。包工頭槍手的收入視寫槍稿的數目而定。”有勤奮的接了100篇槍稿的任務,自己會寫10篇。”白強說,“寫10篇我覺得也挺不容易,要我怎麼也編出來。”

在槍稿界,像賈先生這樣包工頭槍手絕對算得上老大哥似的人物。許多個飯局上,民工槍手們都爭先恐後地舉杯向賈先生舉杯致敬:“大哥,下回有稿子記得叫著我啊!”賈先生說如果自己接到了大單子,肯定是找和自己關係比較近的槍手寫稿。“畢竟狼多肉少!”

也有像白強這種不太懂潛規則的“矯情貨”。“你想讓我把癩蛤蟆誇成天鵝!我真誇不出來。”白強拒絕過幾部“已經爛到沒底線了”的電影,找他寫槍稿的人就越來越少。“能寫稿的人很多,想賺錢的人更多,我不寫,許多人搶著寫呢!”沒人找白強寫槍稿以後,他才明白這個道理。“人家找你寫稿是拿你當自己人,隻可惜,你或許並不願意成為那樣的人。”

賈先生對寫槍稿這件事看得特別明白:“我們寫的本來就不是影評,是電影的宣傳稿,說白了就是廣告軟文。你聽說哪個軟文寫手內心糾結自己說了謊話?”賈先生說,“人家出錢,我們寫稿。這就是一門生意!”

電影研究者、也是豆瓣影評紅人的magasa把槍手比喻成化裝成影評人的廣告界人士:“‘槍手’為了使‘軟文’的效果更好,最常見手段就是化裝成‘影評人’,並將‘軟文’偽裝成‘影評’,誤導消費者。我對廣告界人士絕對沒有意見,因為廣告界和影評界一樣,都是正當的行業,但我對化裝成影評人的廣告界人士很有意見,因為這是對消費者的欺騙。”

賈先生卻不以為然,並直言這就是電影圈的明規則。“許多知名影評人寫的槍稿一點不比我少,拿得錢卻比我多得多!”

影評人槍手:最多時能賺輛寶馬

在槍稿這個巨大的冰山裏,把槍稿包裝成影評的槍手們隻是冰山一角。一些真正的影評人、各類網絡紅人、公共知識分子、甚至作家編劇,都幹過槍手們幹的事。

這裏麵有人情,寧財神說過:“當我誇一部國產電影好,你可以不用信,因為十有八九是人情。當我誇一部電影牛,你可以信一半,因為它可能僅僅是不難看。當我勸你掏錢買票進場時,你可以試著相信,因為‘不直接騙票房’是我最後的底線……”當然,更大的還是利益的誘惑。“我給《白鹿原》寫過一篇5000元/千字,槍稿。”有著新銳作家、自由撰稿人、編劇和新浪名博身份的張懷舊毫無避諱地說,他曾經一個月寫過20篇影評,“來不及就讓我的學生寫。一般我不願署名。”賈先生爆料他曾聽說,一個複姓的微博公知曾給電影《東風雨》站台吆喝,賺到的錢夠買一輛寶馬,記者後來在百度裏搜索發現,這位複姓的微博公知曾通過影評和視頻等的不同途徑為連基本故事都沒有講明白的《東風雨》大唱讚歌。

S先生早年在網站以“罵得痛快”而深得網民之心,迅速成為著名草根影評人,在《葉問》《唐山大地震》等電影上映時,都有水準不錯的影評刊發,甚至連電影公司的老板都會恭敬地稱他老師。跟那些化裝成影評人的槍手不同,S先生打從一開始走得就是槍稿界上流社會的路線。在許多片方開出的高額稿酬名單裏,S先生都榜上有名。

不過,許多像S先生這種級別的知名影評人在寫槍稿之前是要三思一下的。“畢竟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如果把一部爛片寫得很好很好,那下次還有誰會相信你寫的東西呢?口碑還是挺重要的。隻是在遇到一些有好有壞、模棱兩可的影片時,影評人會權衡自己和哪家影視公司關係比較好,哪家給的錢比較多,就為之說點好話。”和影視公司關係密切的資深電影人錢先生說。

偶爾會接到電影發行方邀約寫槍稿的影評人圖賓根木匠說:“我有我的底線,就是首先要看過片子,如果片子質量很爛,實在誇不出來,那即使有錢我也不會去賺。”